基于五维平衡计分卡的安全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赵栓文 梅佳馨

    

    

    【摘 要】 在经济快速发展、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以及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逐步完善并细则化的宏观背景下,企业安全管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风险。调研结果显示,缺乏科学统一的绩效评价标准是阻碍国内企业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如果不能评价,就无法管理。因此,文章利用平衡计分卡原理,结合国家政策法规以及企业安全管理的实际需求构建了五维平衡计分卡,用于评价企业的安全管理绩效,以实现企业对自身安全管理的自检自测,从而发现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并且从建立职能部门、规范审核流程、纳入企业日常管理及全员参与等方面,为企业构建五维平衡计分卡安全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安全管理; 五维平衡计分卡; 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 F23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0)17-0050-05

    一、引言

    近年来,国家对于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在逐步完善、健全,也给企业提出了更高的安全管理上的要求。但目前还没有具体的绩效体系用于评价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这无疑对改善现阶段国内企业安全管理造成一定困难。因此,本文旨在构建基于安全管理的绩效体系,以此来评价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二、安全管理的紧迫性及重要性

    (一)近年来国家对企业安全生产重视度不断提高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的《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安全生产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推动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该意见提出“到2020年,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基本成熟,法律制度基本完善,全國生产安全事故总量明显减少,职业病危害防治取得积极进展,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频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产整体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到2030年,实现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民安全文明素质全面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稳固可靠的安全生产基础”[1]。

    201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国仍处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的过程中,安全生产工作面临许多挑战[2]。强调要落实目标责任,完善投入机制,强化政策保障,加强评估考核,健全监督机制,切实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2018年3月17日,国务院机构改革,组建应急管理部,旨在防范化解重特大安全风险,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整合优化应急力量和资源,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

    (二)相关政策法规的逐步出台及完善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的高度重视也表现在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上。

    2019年3月1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公布,《条例》以安全生产法和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依据,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体制、应急准备、应急救援等做了规定,同时还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在应急准备、应急救援方面的法律责任进行了规定。

    应急管理部于2019年7月7日发布《应急管理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是机构改革以来应急管理标准化工作方面的重要制度创新,体现了规范加强优化应急管理标准化工作的顶层设计。

    2019年7月11日,应急管理部印发《关于修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决定》,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新《办法》规定,应急预案的管理实行属地为主、分级负责、分类指导、综合协调、动态管理的原则。强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分别从总体、专项类型及具体事故类型制定应急措施。新《办法》中还提出生产经营单位应负有的法律责任,对于未履行应付职责的生产经营单位做出了明确的处罚规定。

    2019年10月28日,《关于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发布,明确到2021年底,“重点在化工危险化学品、煤矿、非煤矿山、金属冶炼、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企业(以下简称‘高危企业)实施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推动从业人员安全技能水平大幅度提升”[3],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技能提升培训,提高安全技能培训供给质量,强化保障措施。

    三、国内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国内的安全管理形势从整体来看正在逐渐改善。2019年,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稳定态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8.3%和17.1%,较大事故、重特大事故起数分别下降10.2%和5.3%,全国大部分行业领域事故呈下降态势。但是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主要体现为:化工、建筑业、交通等少数行业领域重特大事故相对集中,部分地区重特大事故相对集中,造成的社会影响未见缩小。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管理层意识薄弱,员工参与度低。在国家实施相关政策前,大部分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缺乏安全管理的意识,直至国家政策法规出台,企业才逐渐重视安全管理。但是,大部分国内企业①对于安全管理的认识度不高,忽视了最重要的是对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风险评估和制度流程的制定。其次,基层员工参与度较低,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并排除,大小隐患层层累积,时刻威胁着员工安全和企业利益。

    第二,企业为了实现盈利目标而忽视安全管理。通过调查发现,安全管理前期投入大,企业无法确定其是否能够给企业带来与之相匹配的经济效益,对企业,尤其是中、小、微型企业的盈利影响较大。而一般的上市公司也受到证监会“连续3年业绩出现亏损就会有退市风险警告”规定的影响,对于会大幅增加费用成本的安全预防管理,也是望而却步。

    第三,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是难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不同的企业自身情况不同,企业之间可参考性不佳。缺乏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方法,使企业无法评估现阶段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也无法了解制度措施的短板,限制了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安全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五维平衡计分卡的构建

    传统平衡计分卡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对企业进行绩效评价;而安全管理则是对企业经营生产过程一切人、事、物的状态管理和控制,其绩效水平与企业顾客关联甚微,但全面有效的安全管理十分考验企业的信息传递能力,安全管理的疏忽大意还会引发企业需要承担的一系列社会责任,而这些在传统平衡计分卡上未能体现,因此传统的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无法全面、客观反映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安全管理绩效评价的实际需要,对传统体系进行完善,设计了安全管理五维平衡计分卡(表1)。

    1.财务成本维度

    实行安全管理会使企业花费大量资金,是企业不愿实行安全管理的根本原因。安全管理耗费资金物料的多少,也能够侧面反映企业安全管理方面的重视程度,但需要注意的是企业是否能够承担资金方面的压力。

    因此,在评价企业安全管理时,企业的财务成本耗费是否平衡合理是最重要的财务目标,即安全管理消耗资金物料是否能够与企业预期达到的安全管理水平相平衡,实施安全管理消耗的费用成本占企业全部费用成本的比例是否合理。

    2.风险管控维度

    风险管控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效果最直观的一个环节。在风险管控维度上,主要是事前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以及事中风险管理与风险控制。有效的安全管理应当具有安全风险监督检查程序,对安全隐患和安全生产事故等造成的风险进行等级划分,指派专业人员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持续进行监督检查。其目的是为了规范操作流程,提前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对相应的损失规模进行模糊评价,并综合安全隐患和损失规模两方面考量,制定安全防护措施方案,同时持续进行跟进。

    3.信息传递维度

    员工处于安全管理一线,是发现安全隐患、提供危险信息的“第一人”,因此要确保员工提供的信息能否在上下级之间、各负责部门之间及时传递,这是检验企业安全管理是否具有合理的制度流程、能否有效实行的重要环节之一。信息传递要求关于安全管理的各类信息的传递快速及时,其目标是能够让各级管理层人员及时了解企业安全管理现状与动态,对潜藏风险进行预先控制,并进行进一步完善。

    4.学习与改进维度

    基层员工与生产管理人员是安全管理的主要参与者,其安全管理意识和能力水平是保障安全管理持续良好发展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加强对基层员工与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应变能力和安全管理素养,同时在行为、技能、态度、感觉、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达到企业安全管理的目标,有利于保持企业长期安全稳定生产,为企业持续向好发展提供保障。

    5.社会责任维度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目前还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目前普遍认同的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应承担起对劳动者、消费者、环境、社区等利益相关方的责任。根据安全管理的具体实施与参与对象,本文认为企业在安全管理中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对员工的责任、对环境的责任和对社会的责任。其中对员工的责任是企业在安全管理中应当特别重视的部分,包括在正常生产中对员工身心健康、权益的保证,以及在不同等级的生产事故中对员工造成的不同程度伤害进行的补偿等。

    (二)安全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建立

    对照上述五个维度,根据安全管理的目标和实施对象,结合实际生产人员情况,以部分典型指标为例构建了安全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表2)。

    (三)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文构建的安全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属于多指标的评价分析体系,因此,对各项指标的权重确定科学与否直接影响了安全管理绩效评价效果。关于平衡计分卡主要指标的权重赋值方法主要有两种:主观赋值法和客观赋值法。主观赋值法主要依靠专家根据个人经验对各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受专家的主管意识影响较大;客觀赋值法则相反,主要通过数理模型和方法来确定目标权重[4]。基于安全管理的实际应用环境,本文建议将二者结合确定各项指标权重,既避免了专家经验偏差和个人偏好的影响,也避免因太过客观而忽视企业自身的现实情况,使各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普遍适用该评价体系。

    (四)确定绩效评价的计分方法

    使用定量计分法作为安全管理绩效评价的计分方法,绩效评价某项指标结果的最终得分使用各个具体指标的得分与该项指标的权重以及所属维度的权重之乘积确定。本文以字母代替各维度及指标,以W作为各项具体指标的得分,在表1中对各指标评价结果加权得分进行说明[5]。

    在计算出各维度得分和综合得分后,可将其与企业目标进行比较,可以实际得分/目标得分所得百分比进行评价(如表3所示)。根据评价结果,可以进行横纵向比较,若评分逐年增加则说明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五)风险管控维度在企业中的应用

    正如上文中所说,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在于预防,因此风险管控维度应当得到企业的重点关注。以机械制造业企业为例,经调查发现该行业企业主要涉及到的风险集中于设备及员工,因此应当注意以下两方面:

    第一,对设备的风险评价及控制。其中包括任何机器设备、装置、器具、工具以及相关零部件、配件和附件等。在设备首次投运之前,对所有设备进行危险确认,确定是否存在有关的风险,消除或尽可能降低风险,尤其是涉及安装和调试的设备,必须保证设备完成调试程序,并保证设备在安全的情况下投入运行,应对设备进行检查以确保与安装调试有关的一切风险都得到监测。考虑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对员工等造成何种伤害,如何造成的伤害,如何降低伤害风险以预防这种伤害等问题,再提交高层管理人员审核,审核通过后,针对具体措施添加防护用具或制定行政管理制度。在对设备采取风险控制措施时,按照风险确定、风险评估、风险监测的程序,确定设备风险级别和风险控制方法。同时还应对设备的安全风险发生概率进行评估,并根据二者的评估结果综合考虑措施行动的优先等级,以确保将风险控制到认为可控的最低水平。

    第二,对员工操作行为的规范。对于员工行为的规范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对于相关设备员工是否具有相关操作资质?是否熟悉设备?进入生产前是否检查过设备及周围环境?生产过程中是否严格按照安全准则进行操作?是否正确佩戴、装配了相关的安全防护物?将员工在此方面的表现计入员工的绩效考核之中,对于他人违反安全制度规定的行为,鼓励员工及时指出、上报,对于发现但未上报的员工采取与违反规定员工一致的处罚,以此加强员工之间的相互监督,提高全体员工的参与度。

    五、关于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的意见

    本文提出的安全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应用,应当建立在企业拥有较为全面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否则毫无意义。然而正如上文所述,国内企业的安全管理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安全管理措施模棱两可,缺乏实用性。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希望对企业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有所帮助。

    (一)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负责组织

    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首先要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负责机构。安全管理负责机构属于安全管理的直线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应包括但不限于:协调企业所有的安全活动、制定安全规章制度、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组织员工进行岗位安全培训、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安全责任培训、组织召开安全会议、制定并实施安全奖惩激励制度等。一个高效率的安全管理负责机构,应当最大程度地参与到企业安全管理全过程中来,对企业所有层次进行安全分析,流畅迅速地进行信息上传和下递,使得所有部门的各级人员共同协作。

    (二)建立全面的审核程序

    全面的审核程序能够有效避免伤害发生和财产损失,有利于强化安全工作行为,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审核程序应当包括测试员工对安全标准的理解,检查员工对于安全操作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安全的操作,发现安全程序的漏洞等。有效的审核可以通过拟定安全审核时间表,不定期观察生产场所和操作中的员工,积极与员工交谈以便于了解员工在生产中是否发现不安全的状况,将安全隐患进行记录且跟进改善情况,并在下一次审核时复审该状况等措施来实现。

    (三)将安全管理纳入企业日常管理

    安全管理不应该独立于企业日常管理,应该与日常管理相互贯穿,所以安全管理也应该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则程序,最好由从事生产工作的人员在工作场所取得和撰写,并且需要被全体员工熟知,统一执行,定期审阅。同时,企业应当建立奖罚机制,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降低并控制由于员工安全意识不高、不规范操作等由员工主管意识带来的事故发生风险。

    (四)鼓励员工全体参与

    安全管理不仅管理人员参与,也应当让员工也参与进来。员工身处生产第一线,是最可能第一时间发现安全隐患的人,因此员工在安全管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将安全管理绩效考核与员工激励相结合,制定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将每一名员工都包含其中,建立員工对企业的信任,赋予其归属感、使命感,这样才能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六、结语

    目前,虽然国内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较低,但整体安全意识在不断提高。正如本文开头所言,安全管理虽在企业之中如火如荼地展开,但并没有普遍适用的绩效评价体系,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也因受平衡计分卡评价体系本身的缺陷、经营环境、企业规模等因素的制约,只能依靠管理者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综合考量评判,这对企业管理者水平提出了高要求。希望在未来,国内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普遍达到一定层次后,能够出现全面、具体、实用的绩效考核体系,这也需要国内学者与企业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A].2016.

    [2] 国务院办公厅.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A].2017.

    [3] 应急管理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关于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A].应急〔2019〕107号,2019.

    [4] 任腾云,曹震,陈刚,等.基于五维平衡计分卡的电网台区资产组绩效评价[J].会计之友,2019(19):97-102.

    [5] 李喜云.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会计师事务所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会计之友,2019(1):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