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操作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

    费建妹

    摘 要:本文针对操作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操作; 小学数学;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 ?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12-062-001

    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是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新课标提出了数学教学要能够和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真正的实操机会,因此数学课堂中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上完成。

    一、创设情境、动手操作,激活学生思维

    在数学的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不求甚解,对于很多数学概念往往都是一知半解,在做练习的时候也不能够使用数学解题方法去解决问题。其实这充分地体现出了學生在思想上存在的惰性。作为教师就需要去挖掘教材的内容,组织教学,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思维条件,让学生可以主动地进行思维活动。一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知识进行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然后鼓励学生实际操作,在实操中达到手脑并用,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球的反弹高度》时,教师就应该带领学生经历从提出问题到合作测量到收集数据到观察比较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这样实际操作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可以在整个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巧妙运用教具,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因为思维受到了局限,很多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比较喜欢直观具体的事物,对于抽象的知识存在着一定的排斥,但是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逻辑思维,这时候教师需要从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出发借助教具展开教学,从而推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在教具教学下也能够把数学和生活进行结合,让学生主动认识和了解数学知识。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时,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几何体模型、魔方,还有多媒体辅助完成教学活动来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因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进一步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学开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找一个缺面的长方体或正方体,认真观察做这样一个长方体需要多少材料?为学生准备火柴盒内外壳或者小纸盒等工具材料,让学生在自己操作中去理解知识。还可以让学生量一量然后计算某个面侧面积等等,也可以动手涂一涂、画一画和摆一摆,在实践中学生的空间几何观念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升。

    比如教师为学生准备了这样一个题目:工艺品厂的工人用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制成了一个魔方,然后让学生思考如果把这个魔方的6个面都涂色,1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个?2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由几个?3面都不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个?这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然后每个小组发放给学生一个魔方,让学生在组内进行操作并且得出答案。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具进行教学,也要提供给学生合适的数学材料让学生完成实际的操作,在操作中获取数学知识,得到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开拓思路,教会学生思维方法

    思维能力的培养重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这就需要平时的训练和学生不断地积累。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逐渐掌握分析、观察、归纳、演绎等等思维方法。比如综合这种思维方式就是让学生能够从已知的条件出发,借助有直接关系的已知条件然后组成简单地题目,探究出题目的问题,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这样学生往往更能够接受。另外就是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应该掌握分析这种思维方法,这样可以把难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帮助更好地解决一些数学难题,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把这些思维方法传授给学生往往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可以借助画图的方式进行,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关于和倍问题的时候,教师为学生准备了这样的例题:小红和小黑一共有60个苹果。小黑的苹果数量是小红的3倍。请问小红和小黑各有多少个苹果?当学生不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绘图,这样的方式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画图改变了学生对于公式的死板的记忆,让学生可以真正的借助图形理解内容,当遇到了比较复杂的知识时,学生也能够很灵活和自如的应答。思维训练的方式是多样的,而这种数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的做起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

    四、结合生活中的数学,拓展培养思维能力

    生活和数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学生数学学习不好,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数学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所以数学教学只有把知识和学生的经验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进而获得能力的提升。比如在一次课堂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例这部分的内容,我把一根竹竿和卷尺带进了课堂中,一开始学生还表现得比较疑惑,然后我便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到了操场上,后来学生了解到原来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比例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表现得非常兴奋。然后我将学生进行了分组,找到了细心地四名学生负责测量的工作。通过学生测量竹竿和树影,学生得出了竹竿:竿影=大树:树影,很快地计算出了大树的高度,通过这样一个操作题,充分地调动了学生这节课学习的兴趣,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开发了学生智力,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获得了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在日常的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借助数学和生活有关的内容组织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能够真正地动起来,通过操作和合作完成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索,真正地提升小学生全面的数学能力。

    综上所述,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已经成为了小学数学课堂的关键内容,这也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根据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养成过程的展示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教材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可以真正地在课堂中开展实践活动,从而做到在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同时让学生获得数学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