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析现代诗歌之美

    王明芬

    现代诗歌的特点是用白话文写作,打破了旧诗词格律的束缚,追求形式上的灵活和自由。现代诗歌具有形式自由、内涵开放、富有意象的特点,有很高的内倾性、情感性和审美性。因此在指导学生赏析现代诗歌的时候要注意指导学生展开审美赏析,促使学生品味现代诗歌意境之美、内容之美、思想之美。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就指导学生积极品味现代诗歌,促使学生提升审美赏析的能力。

    一、起势,创设情境

    在学生初读现代诗歌的时候,要尝试给学生设置情境,促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到赏析的状态中。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灵活多变的开场白,用那些和诗歌本身意境相符的导语将学生带入到诗歌的意境中。此外,我还鼓励学生深情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基本内容,初步探知诗歌中的情感。

    在指导学生学习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的《我爱这土地》的时候,我首先用具有引导性的开场白,促使学生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中。我提出:“作者愿意化身为一只鸟,为了土地而歌唱,即使死去,也要腐烂在泥土里,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作者所深爱的这片土地,到底是怎样的一片土地呢?”此后我鼓励学生展开自主诵读的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到情境中,进行配乐诗朗诵,用悲壮的音乐将学生带入到诗歌的意境中。请学生思考怎样调节语音语调,展现出作者对于土地的爱,展现出一种悲壮而深沉的情感。我还提出了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展开思考:“土地和鸟这样的意象,到底代表了什么呢?作者怎样转换视角,从鸟儿的视角去想象,又从自己的视角去倾诉自己对土地的情感,作者为何要这样转换呢?”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展开诵读,在读中进行整体感知和感悟,接受情感熏陶。在指导学生初读诗歌的过程中,我还常常给学生播放多媒体课件,这样能更好地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到诗歌中。此外,我还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通过变换语音语调的方式表达不同的情感,运用停顿和重读来体现作品的内容。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感受诗歌之美。

    二、承接,主题探究

    现代诗一般都具有朦胧美,为了让学生提高赏析能力,组织学生展开审美主题探究活动。为学生介绍作者的创作背景,促使学生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然后鼓励学生围绕作品中的关键词句展开美的探究,让学生体会作品结构之美、音乐之美、比喻之美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了解作者创作意图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内涵,提高审美赏析能力。

    在指导学生学习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的《乡愁》时,我首先给学生介绍了作者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于祖国大陆的眷恋和思念之情。此后,我又鼓励学生围绕诗歌中的一些关键词展开赏析,围绕“乡愁”这个主题展开探究。通过“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分析作者对祖国的情感。请学生思考:“海峡真的是很浅的吗?为何在作者的心中海峡很浅呢?既然很浅,为何作者不能跨过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呢?”学生找出作品中其他能体现乡愁的词句,说说作者通过何种方法展现出自己的乡愁。除了围绕“乡愁”展开主题探究外,让学生围绕诗歌的意象展开主题探究的活动,学生思考:“作者将‘乡愁物化成了哪些意象呢?

    尝试将这些意象找出来,并说说这些意象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发现作者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体现了自己对于家乡的情感。在以“乡愁”为主题的探究中,学生理解了诗歌的内容,感受了诗歌的意象之美,提升了赏析能力。

    凡是优秀的诗歌作品都会有丰富的意象。因此在审美赏读的时候常常展开以意象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学生尝试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然后展开联想,体会作者怎样将情感借助意象进行物化。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进入到诗歌独特的意境中,感受作者的情韵,品味诗歌之美。

    三、聚焦,问题驱动

    在现代诗歌中,常常运用复杂的修辞技巧,在审美赏析中聚焦作品的修辞手法,体会其中的情感。此时我会采取问题驱动的方法,结合作品中的修辞手法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自主赏析。先请学生找出作品中巧妙的修辞点,然后说说其表面的意思,再深入体会其中的内涵。这样能让学生的感受更为真切。

    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的时候,我围绕诗歌的内容设置了一个主问题:“雨不是人,雨又怎么会说话呢?作者是怎样体现雨说的内容的,作者又是怎样感受到雨的说话的呢?”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任务驱动,尝试探究作品的内容和主题,进行自主鉴赏的活动。学生首先发现了这首诗运用的修辭手法:“全诗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这样就让不是人的雨也能说话。”此后我又鼓励学生找出作品中联想等其他的修辞手法,并说说作者怎样用生动形象的诗歌语言表达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生提出:“作者笔下的雨是一场好雨,它滋润万物,在田地被冷冻,种子快要不能发芽的时候来到,滋润万物。”随后又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既然这首诗歌是写雨的,那么为何副标题又要标注上是为了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呢?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呢?”这个问题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作者是希望我们也在雨水的滋润下茁壮成长,这是作者的美好祝愿。”

    除了聚焦修辞手法以外,我还常常让学生将关注度放到阅读诗歌时产生的困惑上。我鼓励学生把不理解的地方说出来,然后展开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相互补充观点。这样能起到集思广益的效果,能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和科学的认识,促使学生体会到作品的艺术特色和真挚的情感。

    四、收延,总结延伸

    在完成了诗词赏析后,总结和延伸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为学生的现代诗歌赏析设置了精彩的结尾,促使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归纳方法。在总结阶段,我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对诗歌的主旨进行总结,然后再尝试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加以赏析,说说这首诗歌对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启迪,能否让自己体会到人生哲理。

    在学生品读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外国诗两首》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后,我在总结的过程中先鼓励学生思考从这首诗歌中能感受到什么。学生认为:“从这首诗歌中能体会到作者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我又组织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体会:“在大家的人生中,必然也会遇到各种问题,在这个时候,大家会怎样应对呢?”学生结合诗歌的内容说了自己的体会:“我要像作者一样,勇敢地面对人生,因为人生中的任何坎坷,其实都是促使自己前进的一种动力。”最后,我还鼓励学生展开拓展阅读,品味其他和生活有关的诗歌,并说说这些诗歌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学生在阅读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如果生活不够慷慨》等其他以生活为主题的现代诗后,提出:“这些现代诗往往能展现人们在生活中所遭遇的事件,然后给人以积极的鼓励,让人们能勇敢地面对人生,享受人生。”在这样的赏析中,学生对此类现代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延伸的过程中,我还鼓励学生展开课外搜索活动,尝试寻找和所读诗歌同主题或者是有相同写法的作品,并展开自主阅读的活动。这样能给学生打开阅读的填空,让学生尝试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展开比较,进而对诗歌有更深刻的理解。

    五、应用,随堂练笔

    在指导学生学习现代诗歌时,不能只是引导学生展开审美赏析,指导学生展开审美创造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展开自主应用,尝试围绕相同的主题展开随堂练笔活动。这样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感受现代诗歌之美,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诗两首》的《天上的街市》是一首充满了想象力的诗歌,我在教授了这首诗歌后,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尝试进行随堂练笔活动。我鼓励学生思考:“在神秘的大自然中,有很多事物都等待我们的探索和发现,大家尝试展开想象,将大自然的事物比喻成什么比较好呢?我们一起来展开诗歌创作的活动吧!”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展现了自己的创造力,体现了自己对诗歌美的体会和感受。有学生创作了题为《彩虹桥》的诗歌,将彩虹这种自然现象比喻成了桥,并且展开创作:“我不知道为什么,牛郎和织女没有选择你,叫喳喳的喜鹊怎么能和你相比。五彩的桥,编织五彩的梦,是人间通向天堂的阶梯。”在这首诗歌中,学生从彩虹联想到了鹊桥,又联想到了人间通向天堂的桥梁,展现了自己的想象力。

    在组织学生展开随堂练笔的过程中,我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鼓励学生展开自主创作活动。学生大胆地将自己对现代诗的想法通过创造表达出来,这有助于学生展开自主知识建构。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在赏析现代诗歌时积极把握诗歌的脉络,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韵味。通过起承转合的多个环节,学生把握住了现代诗的关键点,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赏析和创造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古里镇白茆中学(215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