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曲剧目角色分析与表演

    【摘 要】近几年,随着我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各种中国传统文化纷纷走上创新发展的道路。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耀眼的瑰宝,是同西方歌剧并驾齐驱的艺术表演形式。新时期,戏曲演员在表演时,对戏曲剧目的角色进行深度的分析,对于舞台表演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鉴于此,作者对此进行了浅析,现论述如下。

    【关键词】戏曲剧目;角色分析;舞台表演

    中图分类号:J812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1-0026-01

    我国戏曲曲种多样,大小不一的传统剧目更是繁多,创造的戏曲角色不胜枚举。在舞台表演时,戏曲演员要想更好地表现所饰演的人物角色,除了在日常训练中夯实基础,加强基本功训练外,还需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对戏曲剧目的角色进行分析,把握剧目的文学内涵,探寻角色的人物特点,结合戏曲剧目的表演程式,才能实现戏曲表演的创新和生动。

    一、理解戏曲的文学内涵

    戏曲作品是具备文学价值的,而这种文学价值主要集中体现在剧本之上。自元代以来的剧目,我国大部分的戏曲剧目都是从文学作品中取材,最出名的如《窦娥冤》《白蛇传》《目连救母》等,都是以相应的文学作品为脚本。这种做法,既让戏曲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又让戏曲具备了文学内涵,同时也让文人看到了戏曲的价值,促使他们更好地进行创作[1]。这种做法使得一大批的戏曲名家和经典剧目诞生,如汤显祖等。因此可以说,每一出留存于世的戏曲剧目基本上都具备极其深刻的文学内涵。对其文学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对于戏曲演员分析所饰演的角色以及加深舞台表演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不能对戏曲的文学内涵有自己独到的分析,势必不能掌握作品所要表达的意义,对于人物角色的理解也会片面,不够深刻,更谈不上形象生动地表演角色了。

    二、分析戏曲角色的人物特点

    不同于西方歌剧,中国的戏曲在人物角色表现上,更多的是采用意向的形式。如同中国的水墨画一般。几面旗子就可以表现千军万马,挥几下鞭子就可以跨过万水千山。这种意向的表现形式,如果不能紧紧抓住角色的人物特点,势必不能在表演的时候得心应手,让观众对演员所饰演的角色一目了然[2]。因此,作为戏曲演员要分析所饰演的角色的人物特点。具体来说,除了熟悉剧本之外,对于角色的造型、唱腔、动作等,除了遵循传统既定的原则之外,可以适当加入个人的理解和创新。而这些都需要建立在对戏曲角色的分析之上,不能随意添加或删减,而是要做到每一处改动都是有理可依、有迹可循的。例如,著名程派表演艺术家张火丁,在演出梅派经典剧目《霸王别姬》中的“舞剑”一段时,处于个人的理解,以及她對“虞姬”这一角色的分析,大胆地将“舞剑”一段中的双剑加上了剑穗,其传达出的刚柔相济的美感是普通剑舞所无法比拟的。在舞台上最终所呈现的“虞姬”,也是独属于张火丁的“虞姬”。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演员本身出类拔萃的基本功外,也少不了对“虞姬”这一经典角色的深度分析。

    三、创新剧目的表演程式

    由于我国戏曲曲种众多,使得类似的剧目有不同的表演形式,表演程式更是差异较大。例如,同样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川剧、黄梅戏、越剧、京剧等,其在表演中的侧重各有千秋。例如,川剧的念白比较“泼辣”,常用俚语、白话,风格诙谐;黄梅戏曲调轻快,优美动听;越剧由女演员饰演男性角色,要把握好男女神态的不同;京剧唱腔工整,做功严谨等。这些不同戏种之间的差异,正是我们在表演的时候要十分注意的地方,需要有所侧重。同时,这也是不同戏种各自的魅力所在。但殊途同归,在实际表演的过程中,不同的戏曲曲目其核心部分都离不开“唱、念、做、打”。这是戏曲剧目在表演程式上相类似的部分。与此同时,若要以行当来划分,则可以细分为“生、旦、净、末、丑”,不同的角色在表演戏曲剧目时,即便是同样的故事,也可能会有不同的演绎。可以说,在戏曲表演中,不同的戏曲剧目对于人物形态的把握以及人物演绎的规定是综合性的。以戏曲演员的上场和下场为例,演员如何上场、如何下场都是有一套固定的程式。但是,因为曲种不同、演员自身特点以及所饰演的人物角色形象的不同,在细节动作上,又各不相同。因此,戏曲的表演程式,既相同又不同,在创新表演的时候,要深入分析,通过程式将角色特点展现出来。

    四、结论

    综上所述,新时期面对现代观众对传统戏曲艺术审美需求的转变,如何在表演中既继承传统又有所创新和突破,是每一位从业人员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一问题,才能真正将我国的戏曲艺术发扬光大。为此,除了需要多方配合之外,作为戏曲演员,要深刻理解所演剧目,仔细揣摩角色,分析角色,才能将自己的表演推上一个更高的层次。这也是新时期相关从业人员所终身追求的境界与目标。

    参考文献:

    [1]耿余. 布莱希特对戏曲“身体”的审美——梅兰芳美学研究的西方视角之一[A]. 中国戏曲学院.梅兰芳与京剧的传播(下)--第五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戏曲学院:中国戏曲学院研究所,2013:9.

    [2]刘娜.川剧艺术的表现张力对当今高校表演教学改革的充实与思考——以川剧《金子》和话剧《原野》为例[J].戏剧之家,2018(11):186+188.

    作者简介:张拴民(1963-),男,汉族,陕西省华阴市人,现陕西省艺术职业学院剧目与唱念教师,研究生学历,三级演员职称,研究方向: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