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导入语的有效设计

    韩志雯

    小学语文教学在课堂导入环节如果能够形成吸引力,让学生一下子将注意力集中到學习上来,这样的课堂导入无疑是很成功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想达到这样的导入效果,在导入语设计上需要注意语言的技巧和表达的艺术,选择说话的时机和方式,尽可能以自然的、合情合理的导入语来营造具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情境。一、准确精练

    良好的导入语能够将学生迅速带入整体教学环境之中,而这种导入语必须具备用准确精练的语言把握教材的趣味点、学生的关注点、过程的关键点等,以期在短时间内既能将学生的心思从教室以外的方面加以收拢并聚集到教师所传递的学习信息上来,又能清楚明白地传达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方法等方面的要求。

    如教学《找春天》(二年级下册第2课),一位教师的导入有这样一些操作。首先,教师以问题开场:“同学们,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谁能告诉大家,你已经关注了春天的什么?”学生有的回答是路边的小草,有的回答是水中游动的小鱼。接着教师指出:“有些同学可能说,我们现在身上穿的都还是冬天的衣服,春天怎么就来了呢?这真是身在春天不知春啦!如何才能感知春回大地呢?刚才回答的同学就非常棒,我相信他们有一双慧眼!希望所有同学,学习课文《找春天》后,都能够拥有一双发现春回大地的眼睛,天天都能感受春回大地的美好!”这样的导入语,教师以学生清楚明白的精炼语言指向教学目标,在吸引学生关注中带给学生启发,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把心思集中到学习课文上来,既形成了学习期待,又懂得课外的学习追求。二、提领而顿

    语文课堂的导入语的设计,一定要将课文内容中学生的兴趣点作为导入的关键。在这一导入关键点的设计上,教师要让其能够成为教学主线的“头”,对后续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都具有触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在这样的导入语设计所指向的整体架构中,教师可以通过主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

    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六年级上册第6课),这是一篇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的课文,学生对这类课文的学习兴趣不高,如果在导入环节不设置吸引学生探究的主问题,就难以使学生产生深入学习的期待。一位教师是以教学课题设计导入语的:在教师板书课文题目、学生读出课题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围绕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围绕课文题目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多个问题,如狼牙山在哪里?五壮士在哪里做了什么事?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这些问题后指出:这篇课文在前半部分是以“五位战士”来称呼的,课文的题目直接称呼“五壮士”,这“战士”与“壮士”有没有区别?“五战士”是如何成为“五壮士”的?当这一教学主问题以导入语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时,足以引领学生接下来去研读文本中的语言表达、探究出问题的真相,也就是规划了整个教学方向。三、丰富生动

    一节语文课的导入语需要具备丰富生动的特点,尤其在语言表达上,要使学生感受到教师语言的多样变化。根据不同的课文和不同的年级,教师可以采用猜谜语、引用名言名句、展示实物观察、从学习过的课文引入、围绕新课中的一个关键词学习等,因课而异,让学生乐此不疲。

    如教学《天窗》(四年级下册第3课),这篇课文所描写的内容对于今天住惯了楼房的小学生来说属于有历史感、陌生感的东西。对此,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导入语的:教师指着课题板书问,如果同学们课前没有预习课文,第一次看到“天窗”这个词语,你会觉得它是什么?(天的窗户、在天上开个窗户)在大家预习课文知道了天窗是什么之后,教师想让大家来一次挑战,能不能根据这个词语仿说一个有新意的词语,含有“天”或者“窗”都可以。这个导入教师突破了常规说法,结合学生的学情,又具有创新意味,一下子就带给学生新鲜生动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随后学生仿说的“天眼”“心窗”等就是有力的证明。

    总而言之,对小学生来说,课堂导入语切忌老套路、老话题和废话连篇,追求精练感、新鲜感、新表达,最好能够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特别是刚刚在孩子们之间发生的事情,如果能够被教师用来导入新课,其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