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

    贺彦凤 王蕊 陈绍松

    【摘 要】黑龙江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红色文化也鼓舞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龙江人。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如何赋予这些红色文化以新的时代精神,是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抗联与剿匪文化及建设文化是黑龙江红色文化的内容,地域特色非常鲜明并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在现时代要不断创新黑龙江红色文化,加强龙江红色文化的品牌建设。

    【关键词】黑龙江;红色文化;抗联精神;剿匪文化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4-0076-02

    红色文化不仅在革命战争时期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代,仍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黑龙江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红色文化也鼓舞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龙江人。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如何赋予这些红色文化以新的时代精神,是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 黑龙江红色文化的内容

    龙江红色文化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以政治做为基础的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其历史形成过程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重要的阶段:即抗联与割匪文化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建设文化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

    (一)抗联与剿匪文化

    东北抗联的战士们在饥寒交迫的艰苦条件下,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的搏斗,形成了信仰笃定、意志坚强、忘我牺牲的东北抗联精神。党领导下的东北抗联共有11个军,有9个军在黑龙江省的深山密林中抗击着日本侵略者,在此过程涌现出了一大批的抗联英雄人物,如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赵尚志、赵一曼等,还有如“八女投江”这样的东北抗联的英烈事迹。在东北抗战的实践中,抗联故事创作和抗战歌曲演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激励作用。在当代抗联精神继续作为精神支柱指引着龙江人民共克时艰、再铸辉煌。

    在解放战争的时期,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各部队陆续进入东北,同东北抗联进行了整编,逐渐组成了东北民主联军。这一时期东北地区匪势猖獗,据不完全统计,“1945年底,东北全境土匪总数达10万余人,被国民党收编加委的有16个系统,37种番号。”[1](P.65)匪患成为开辟黑龙江根据地的主要障碍,先期到达宁安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东北局代表张闻天要求东北局火速派老部队来参加剿匪,以便尽快稳定形势。在剿匪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剿匪英雄人物,如杨子荣等。描写这一时期史实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京剧《智取威虎山》等脍炙人口,形成了剿匪文化。

    (二)建设文化

    红色文化的演进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阶段,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创造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内容和形式。龙江红色文化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发展成为一种建设文化,它展现了龙江人民的一种精神追求和精神文化风貌,形成了具有传承性的精神文化。

    1958 年王震将军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率领十万复转官兵、解放军挺进北大荒这片沃土,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规模的北大荒开发的建设高潮。开发建设北大荒这场大规模的“会战”,是在国家非常贫穷,百废待兴,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进行的。“北大荒”人以苦为乐,脚踏荒原,头顶蓝天,喝雪水、吃窝头、人拉梨、住马架,以苦为荣;克服了无数个艰难与险阻,不计名利,不计报酬,造福人民为己任,以报效祖国,开垦了数千万亩的耕地,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创业中,让“北大荒”终于由一片荒田变成了沃土和大规模的粮食生产基地,由此创造了永放光彩、令人敬仰的“北大荒精神”。

    20世纪 60 年代,正处于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初始阶段,需要大量的石油能源做基础,而新中国没有石油能源,出现了严重的石油危机,国家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这样,几万名工人与官兵来自全国各地,来到大庆开展了一场战天斗地的石油大会战。在挖掘石油阶段,生产和生活都十分艰苦的条件下王进喜的带领大庆钻井队的队员迎难而上,忘我奋斗,用人扛马拉的方式将大型的运钻机成功地运送到目的地,耗时124小时用脸盆运水的方式成功打通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井,打破了国内油井打通的历史记录。在当时,他们不畏艰险,排除万难,解决了石油问题。员工的这种工作态度和精神被称为“铁人精神”, 由于铁人精神大庆钻井队成功完成了石油会战的艰巨任务,实现了中国的原油外运,对于国家经济、生产发展形成了有利的支撑,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二、龙江红色文化的特点

    龙江红色文化根植于黑龙江的土地上,是龙江人民长期进行的伟大革命与建设实践的结晶,极具地域特色与时代性。

    (一) 地域性

    在黑龙江这一地域上发生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拥有着黑龙江的地域特色,打上了黑龙江地域的印迹。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龙江大地上的英雄们留下的抗战遗址,是任何其他地方的红色文化资源所没有的,如七三一部队遗址、杨子荣墓等等。在新中国成立后的黑龙江地域上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创造出来的文化特色,是其他地方所不能产生的,如北大荒精神文化、铁人王进喜的英模事迹及精神等。

    (二)时代性

    與时俱进是龙江红色文化的特征,龙江红色文化是龙江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实践创造出来的文化成果。随着时代的快迅进步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它的内涵与社会功能也不断地发展变化,这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如在当代社会主义改革和开放的新历史条件下,改革和开放的文化特征和理念也深深地融入到了龙江红色文化的发展之中。在继承传统的民族精神的基础上,龙江红色文化传承并弘扬改革和开放的创新精神,发展并创造出一些具有新形式的赋予时代内涵的红色文化。

    (三)教育性

    新时代背景下的龙江红色文化,在革命文化传统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这些方面有着浓厚的教育意义与作用。特别是在当前,红色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实践方面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如我们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实践教学中经常会带学生去杨子荣烈士纪念馆等、八女投江纪念馆去进行参观。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红色文化的魅力,其教育具有鲜明的现场感和生动性,可以弥补理论说教的空洞性不足。

    (四)引领性

    红色文化具有引领人民价值观、思维方式的重要作用,如在革命建设时期,红色文化就成为了引领广大人民投身于中国革命战争和战后中国重建的伟大斗争中,成为一种文化的精神动力。比如,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革命文化之一,也是黑龙江省的优秀精神文化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时期的黑龙江省文化建设具有思想引导的作用,对于实现龙江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三、龙江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

    在当前,中国向“两个百年”目标迈进,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过程中,人们对于中国的文化自信更强烈,在红色文化建设方面也不断创新,发挥其引领价值。在新世纪新阶段,黑龙江红色文化的建设要从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做起。

    (一)要不断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文化品牌

    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优化配置,以资源为纽带来挖掘与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整合零散的红色文化资源,形成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整体化格局。东北抗联文化可以成为黑龙江红色的一个品牌,由文化研究带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即东北抗联纪念馆的建立,再到重走东北抗联路线的经典红色旅游路线。如2016年8月15日,中国抗联研究中心在牡丹江师范学院挂牌成立。牡丹江师范学院抗联研究中心的设立,有利于用生动的乡土教材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有利于东北抗联相关的新产品的开发与挖掘。

    (二)要规划红色旅游的路线,打造红色旅游的品牌

    文化与旅游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旅游會带动地方文化的传播,文化也能提升旅游的品质。龙江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且分布广泛。要超前规划和设计红色文化旅游的主题和线路,开发有特色的地方红色文化旅游的品牌。如牡丹江师范学院依托中国抗联研究中心的平台,合作开发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目前,学校正积极争取筹建东北抗联文化纪念馆,与牡丹江市、亚布力旅游区开展深度合作,共建旅游规划研究院,共同探索红色旅游与白色冰雪文化的双重融合。

    (三)要深入挖掘内涵,打造红色文化城市品牌

    根据各城市的自身特色,城市的红色文化的内涵要深入地挖掘,不断强化特色来打造城市的红色文化品牌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北抗联精神”是东北抗日联军在14年的艰难岁月中,在与日本侵略者展开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在血与火的、生与死的磨砺中熔铸成伟大的精神。习近平同志在建党95周年的讲话中也指出,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一系的伟大精神,这些精神文化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和强大的信念支撑,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传家宝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2]这其中包含着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在牡丹江的建设中东北抗联精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大庆的开发和发建设中铁人精神及大庆精神发挥着无可代替的作用。在当前,我们必须利用好这些红色资源及其所蕴涵的时代精神,用以打造城市红色文化的品牌。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编委会.中国人民 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1998年.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 话[N].人民日报,2016-07-01.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