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方法

    蒋莉君

    语文是一门育人功能非常强的学科,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利用语文学科知识来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为开展素质教育工作奠定稳固的基础。中小学生的好奇心与好动性比较强,教师要多多开设一些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把理論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并且要在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内容,让中小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能够更好地继承、弘扬优良的传统文化。

    一、注重课外延伸阅读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要仅仅把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知识,而是要注重课外知识的延伸,充分拓宽学生的语文知识面,更多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设定课外阅读任务,同时教师要给予适当地指导,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发挥、想象空间,让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正确的认知,积累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在研讨和诵读中感受到快乐和美好,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感受到我国的文字美。

    教师可以多多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书籍,比如《红楼梦》《三国演义》《孙子兵法》等经典书籍,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自我文化体验,感受到我国精神文化的宝贵。同时,教师可以设立一个班级微信群,利用课余时间在微信群中分享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潜移默化地拓宽学生的阅读知识面。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针对微信群中的读物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升学生的语文思辨能力。

    二、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情节

    现在很多国外节日成为了我国的主流节日,比如感恩节、圣诞节、万圣节等,这些节日也成为了中小学生比较热捧的流行文化,但是我国的优秀传统节日却被渐渐遗忘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也属于传统文化中的重点内容,教师要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注重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情节,为学生设定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主题活动,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更多的了解。比如,春节的时候中国人都要吃饺子,让学生感受到春节对于中国人民的意义;端午节的时候中国人都要吃粽子,这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学者屈原,把这种文化精神永远继承、弘扬下去。在开展传统节日主题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成立一个古典文学兴趣小组,在教师的培训与指导之下,设定一些古典诗词鉴赏等实践活动,并且鼓励学生去创作诗词,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把我国的古典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生活化

    在中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把实际生活素材与书本知识联系起来,多多发现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意识到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民族自豪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

    当前信息技术广泛地运用在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带来了较大的便利性,同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也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比如,在讲解古代两袖清风清廉之官相关故事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少年包青天》中的经典片段,让学生去了解包拯这个人物,包拯在任职期间对于贪污深恶痛绝,即使自己做了官,平时也是穿着布衣,哪怕百姓送他一块好砚,他都会婉言谢绝,包拯深受百姓的爱戴,总是站在百姓的角度思考问题,对于皇亲国戚的不法行为也会一律绳之以法。

    同时,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的情况来设定活动方案。比如,教师了解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喜欢玩角色扮演游戏,这时候就可以把角色扮演游戏融入到语文综合性活动中去。比如,在学习了“邹忌讽秦王纳谏”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来掌握故事情节以及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达到“深入浅出,厚积薄发”的教学效果,这样学生既能够更为透彻地理解所学内容,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感悟能力等。

    四、在活动中透视文化焦点

    在中小学语文综合性活动中,教师需要在活动中透视文化焦点,做好准备工作,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程度来合理调整活动方案。比如,教师可以把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收集到一起,《古诗苑漫步》《戏剧大舞台》《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马的世界》《莲文化的魅力》《探索月球的秘密》,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对我国学者的重要思想有所了解,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力,比如,在《莲文化的魅力》综合性活动中,可以让学生自编一首《采莲曲》,学生在了解莲文化的基础上去有所创新,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质量,让学生对于我国优良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总之,在中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兴趣爱好来设定活动方案,让学生能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正确的认知与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继承、弘扬传统文化,拥有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课题: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实践案例研究,立项号2017xkt-zxyw124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877厂子校(71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