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中国古代文人的“山水”情结

    王小梅

    中国的古代诗文几乎都有“山水”的烙印,难道古代文人很悠闲,有大量的时间去游山逛水吗?其实不然,不少文人都是将他的无奈苦闷、志向乃至隐逸情怀寄托在“山水”之中,“山水”亦成了他们精神的家园。

    《答谢中书书》是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的一篇山水小品。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黑暗的时期,各种矛盾非常尖锐,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以期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陶弘景,曾经担任诸王侍读,后拜左卫殿中将军。因看透了人世的黑暗,便隐居句曲山(茅山)华阳洞,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可见,山林成了陶弘景心灵寄居之所。当然,在语文教材中还有不少文本都折射了古代文人的这份“山水情结”。

    一、山水中寄托着隐逸情怀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文学家吴均写的一篇山水小品,寄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中的节选。吴均先后担任过郡主簿、记室、奉朝请(一种闲职文官)等,因私自撰写《齐春秋》,触怒梁武帝,书被焚,自己也被免职。不久之后又奉命编撰《通史》,未及成书就去世。纵观他一生的浮浮沉沉,就不难理解他的寄情山水、厌弃尘俗的思想了。《与朱元思书》中,吴均却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正可谓“居山不作出尘想,邻水只贪垂钓闲。”山水中寄托着他的隐逸情怀。

    再如唐代诗人常建与王昌龄是同榜进士,但是他长期仕途失意,耿直,交游无显贵,多来往山水名胜处,过着长期的漫游生活,后隐居鄂渚鄂的西山。因此他的诗中也有着对山水的一份独特的依恋,字里行间流露出隐逸的情怀。比如最为有名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山光看似悦的是“鸟性”,实则是“人心”。无论是山光还是潭影,都能让诗人暂时忘却俗尘的烦恼,内心变得空灵澄澈。一个“空”字既是潭水的清澈透明,又是人心的一尘不染。此时此境,诗人感受到的是“万籁此俱寂”,“俱寂”指“一切烟云”都消散净尽,“寂”则是心静如水,只能听到钟磬音。可见,诗人在山林中寻找的是一份独特的“静”。

    当然,“山水”不仅折射出一种隐逸情怀,有时透露的则是一种反抗的决心和不屈的斗志。

    二、山水中折射着不屈斗志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初涉宦海,而立之年的他在登临飞来山时,写下的《登飞来峰》则展示了那份坚定的决心。在飛来山上的千寻塔上,王安石看到了旭日东升的磅礴画面,心中激情澎湃。尽管在未来的变法路上困难重重,但是那些“浮云”于自己而言又算得了什么,因为身在最高层。可见,登山望远中寄托的是王安石的决心与信心,被看作是变法的前奏;可见,山因为它的巍峨,也带给了文人这种进取的勇气和不屈的意志。

    柳宗元的《江雪》也是如此。“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渲染的是一幅冰天雪地的图景,人鸟绝迹,其实这样一幅冷峻的冰雪图何尝不是当时社会的写照。追溯柳宗元的生平经历,不难发现,从小便受到了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受到了儒学和佛学的双重影响。少年得志的他,二十岁便考中了进士。经过十多年的官场生活的历练,对腐朽的政治和黑暗的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萌发了革新的想法,即后来的“永贞革新”。可惜革新不到半年就失败了,柳宗元也因此被贬到永州任司马达十年之久。而被贬期间的柳宗元并没有消极颓废。本诗就是创作于这一背景之下。虽然很多诗词中都将“渔翁”当作隐逸者的形象,这里却是一个不屈的斗士。“独钓”就是一种坚守,就是一种不屈的斗志。当然,像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也有这种情怀。

    当然除了通过山水来寄托这份不屈的斗志,有时还寄托着诗人的家国情怀。

    三、山水透露着禅意

    《论语》有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而王维就是这样一个仁者和智者。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在开元、天宝年间极富盛名,以山水田园著称,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可见,王维的诗画一直都有着山水的烙印。早年的王维在政治上是想有所为的,随着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例如,王维《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可见作者中年就很喜爱佛教,晚年才把家安在终南山下脚下。一个“颇”字展现了作者的虔诚之心。“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兴来”“独”可见诗人的那种洒脱随性。“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走到水的尽头,坐看闲云升起,可见此时的诗人心无杂念,已经达到了空灵之境,在云水间感悟禅心。

    当然,古代文人文章中的山水寄托着隐逸情怀,折射着不屈斗志还透露着空灵禅意,这些都跟当时的作者所处的特定社会以及个人的遭遇经历有关。作者会将自己那种无法明说的特殊心境寄托在山水之间,因此,在阅读这类诗词文言时一定要反复研读,透过文字去还原生命的真相,去洞悉作者的内心世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曲塘中学附属初级中学(226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