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与会计核算问题探讨

    徐翠琴

    [摘 要]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政策、办法相继出台, 并 “放管服”改革,旨在营造充满生机活力的科研管理机制,促进我国科研事业创新发展。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和核算问题突出,文章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 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会计核算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一、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与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经费来源多元化,主体责任落实不力

    事业单位科研经费一般是以财政补助形式拨付的用于科学研究的事业经费,也是科学研究重要资金保障。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科研事业发展质量,也是事业单位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但是,科研经费不足一直是制约和困扰科研事业发展的瓶颈,因此能否多方位筹措科研经费是衡量事业单位发展成效的重要指标。多方筹集科研经费,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事业单位经费不足困境,而多元化资金来源,资金性质不同,管理要求也各异。而实际工作中由于部分事业单位主体责任落实不深入,法人主体责任落实不充分,内控机制不健全,科研经费差异化管理政策制度执行不到位,致使经费管理和使用比较混乱。特别是纵向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办法执行不规范,未按项目主管部门批复的预算范围和支出标准管理使用科研经费,专款不专用、套取专项经费、自筹经费不到位等现象经常发生。

    (二)经费管理制度滞后,管理模式单一且老旧

    2014年以来,国家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政策和制度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体现在:简化了项目经费预算编制,预算调剂权限下放;加大绩效激励力度,间接费用占比提高;同类科目支出可相互调剂,实行总额控制;结余资金处理方式进一步改变等。相应要求科研项目承担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快相关制度建设。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相关制度不健全或未能与时俱进更新相关制度,现有制度老旧不能有效规范和指导当下科研实务工作,财务报销流程复杂、手续繁琐。管理模式老化,很多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以部门、条线为主,且各自为政,互不延展,未能建立涵盖业务、财务全方位一体化管理体系,部门间交流受阻,信息不能及时共享,工作效率降低。

    (三)预算编制适用性不高,科研经费核算不规范

    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科研项目预算编制重要性认识不够,只注重项目预算申报,不注重预算未来适用,申报过程沟通不够等,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实际工作中表现为超预算支出、无预算支出、有预算无支出等情形。财政科研经费(即纵向经费)管理基本要求是专款专用、单独核算。而日常工作中,事业单位科研经费多元化特点,纵向科研与横向科研并行或多个纵向科研项目同期进行是工作常态,如分不清资金性质,厘不清资金使用边界,会出现不同性质资金混合使用现象,给财务部门会计核算带来很大困难。常见表现:一是将单位日常科研经费支出套入纵向科研项目经费核算或未对纵向科研项目经费进行单独核算;二是虽对纵向科研项目经费进行了单独核算,但未将专项经费与自筹经费分别单独核算。三是多个纵向项目同期研究,未按照项目分别单独核算。这样就混淆了事业单位基本费用支出与科研专项支出,混淆了此项目支出与彼项目支出的界限,无法保证项目资金专款专用,更无法保证不被挤占、挪用。

    二、改进科研经费管理与会计核算的措施

    (一)强化主体责任,落实法人责任制

    本着“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项目承担单位对科研项目实施及经费管理负责任主体。《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要求强化法人责任,规范资金管理,项目承担单位要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强化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确保接得住、管得好。一是落实科研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责任制。承担单位要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科研项目管理体系和相关责任制度。科学制定项目实施方案,落实分层、分级管理权限和责任,强化资金使用效率及绩效评价,确保科研经费管理规范、使用有效。二是加强科研项目组织管理。落实专人为项目组织实施总指挥,建立与项目负责人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协调推进项目实施和项目预算执行。三是强化科研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建立健全过程管理责任制,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约束机制,合理界定科研、财务、资产、审计等部门职责权限,更好落实科研项目法人责任和项目负责人责任制。

    (二)加强项目预算管理,推行财务助理制

    科研项目经费使用以预算为起点,项目开展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甚至与原项目实施方案有较大调整。如何科学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是开展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的关键。首先,要根据科研项目和事业发展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编报及管理模式,项目预算编制、调整、执行赋予科研人员充分自主权,同时权责对等设置对等责任。其次,推行科研项目财务助理制,为科研人员提供专业化服务。《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項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项目承担单位要建立健全科研财务助理制度。文件明确了科研助理岗位基本职责:一是编制和调剂科研项目预算;二是负责项目经费支出审核;三是配合完成财务决算和项目验收。即科研财务助理要协助项目负责人梳理项目支出,比对项目预算;配合财务部门出具项目决算报告;协助完成项目验收等。科研助理制推行和实施,不仅能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也能成为财务科研的桥梁纽带,理顺科研及财务间的工作[1]。

    (三)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建立新型管理模式

    根据国家最新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政策制度,事业单位应及时更新制度办法,并落实于日常工作中,不断改进管理,规范科研经费使用,不断提高使用效率。梳理并修订完善现有制度办法,对新修订部分和内容做好宣传推广,并指导落实于日常工作中,不断改进服务和部门间协调配合。科学运用现代网络技术,依托网络平台服务优势,改进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优化科研经费管理流程,探索搭建科研、财务等多部门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平台,实现多部门数据同步与信息共享等功能,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科研管理服务水平和效率。通过覆盖多部门、多领域的系统管理平台,发挥科研经费核算、查询、预警、控制、信息推送等功能,加强事前预算编制指导,事中预算支出审核控制,事后经费支出绩效评价,为项目预算编报、经费支出会计核算、财务决算和验收等提供专业化服务。将项目预算与科研经费支出和财务报销系统关联,跟踪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2]。

    (四)做好科研经费分类管理,规范会计核算

    承担单位应当根据科研经费不同来源合理分类,即对中央财政资金和其他来源的资金加强分类管理,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核算。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建立健全科研经费分类管理和分类核算制度,对中央财政專项经费单独核算,确保财政专项经费专款专用。单独核算是对专项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强化项目执行过程管理,事中监督的必然选择,也是审计的前提和基础。不单独核算,就无法认定支出与项目(课题)的相关性。规范设置和使用科研经费开支科目,按照各科目的开支范围和标准进行日常科研支出规范核算。“直接费用”下设“设备费、材料费等九类科目;“间接费用”下设“管理费用、绩效支出等3类科目”。财务会计可以按照科研项目开支科目设置明细账进行归集核算。在财务报表和年末决算时转换成“政府收支分类”的支出科目。预算会计反映的是财政资金预算执行情况,要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归集核算[3]。

    (五)加强教育培训,加大违规惩处力度

    一要加强科研人员培训教育。为进一步增强科研人员法律意识,应对科研人员尤其是课题组负责人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增强其法律意识,提高科研项目经费利用率。二是加强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制度宣传力度。定期开展专题讲座、讲学等,帮助全面理解、正确把握政策制度,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指导正确开展工作。改变陈旧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措施,做好正向激励导向,提高工作积极性。三是加大违规惩处力度,让绝大多数人心存敬畏,让极少数执意违规的人承担相应代价。纪律、法律、征信等体系要联合惩戒并相互配合协同工作,确保对滥用经费起到“喝阻”效果。

    三、结语

    现阶段,从国家政策面顶层设计逐步完善,但部分事业单位在科研专项经费管理与会计核算方面还是存在诸多问题。文章以此为讨论重点进行探讨、提出对策,以期促进管理、规范核算。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的通知[J].教育财会研究,2016,27(4):3-5.

    [2]谢新伟.高校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北京市属X大学为例[J].北京教育(高校版),2019(3):75-78.

    [3]王守军.从“放管服”改革看我国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变化[J].中国高校科技?2019(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