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童戏剧教育的课程目标与架构依据及特点

    赵蕊

    

    

    【摘 要】教育的课程目标决定于课程的组织结构与框架,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是课程实施活动顺利开展的依据。课程结构的研究是课程论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也是内容相当丰富的部分,课程结构是课程各部分的配合和组织,它是课程体系的骨架,主要规定了组成课程体系的学科门类,体现出一定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儿童戏剧教育;课程目标;架构依据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6-0162-02

    一、儿童戏剧教育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目标设计的,课程目标应贯穿和体现于教学目标之中,因此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与课程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具体可分为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

    (一)知识与技能

    在学龄前及基础教育中进行戏剧教育课程,不是要培养表演艺术家、戏剧家,而是要通过戏剧课程普及戏剧艺术基本知识,进行戏剧表演元素训练,从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戏剧表演技能。学生在戏剧中体会角色扮演、戏剧情景、对话、装扮等戏剧元素,从而培养学生在戏剧表演中“七力四感”(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感受力、判断思考力、适应力、表现力,以及真实感、形象感、节奏感和幽默感)、合作能力、鉴赏能力等。

    (二)过程与方法

    在戏剧课堂的教学中,学生在教师(领导者)的指导下,参与戏剧活动,体验戏剧过程,体会戏剧内涵及相关话题,强调三个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反思。让学生了解戏剧表演的过程以及戏剧艺术展演、“亲历”探究戏剧完成的过程;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儿童素质教育的多元智能核心能力等。

    (三)情感与价值

    1.德育教育。戏剧能够介入到我国德育教育中,不仅因为戏剧元素包含表演、情景、扮演、情感等元素,更多是在戏剧教育中的形式、方法和目标能够体现德育的特性。如戏剧主题中体现道德情操上的认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自信心、人格认知方面内容,通过戏剧模拟出现实场景、人物、故事情节,让学生在虚构想象的空间中进行体验与表达,这种情景化的真实感教学对传统口述或灌输式的教育更具说服力和认同感。

    2.美育教育。在中国基础教育中进行美育,主要是艺术教育(文学、音乐、图画、戏剧、电影、舞蹈等),组织学生观察和欣赏自然美、引导学生体验社会生活美和劳动美,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发展他们创造艺术美的才能和兴趣,尤其要注意发现、培育、发展有艺术才能的学生。在戏剧教育的过程中以多种艺术形式启迪儿童的审美,从而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除了对艺术生活的美学能够进行鉴赏创造外,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心灵美德。

    二、儿童戏剧教育课程架构

    (一)总目标的架构。从教育课程目标的设计来看,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价值这些维度上进行架构,是戏剧教育领域里的总目标实现(见表1)。

    (二)分年龄阶段的目标架构。戏剧教育课程的实施是基于儿童的身体与心理发育程度,通过戏剧教学法与戏剧教育课程,达到基础教育中关于德育、美育、文体等课程的要求(见表2)。

    戏剧教育课程目标的设定决定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实施和评价戏剧活动。那么戏剧教育课程目标的设定對儿童学习领域、知识技能的掌握有着重大意义。根据儿童年龄、心理、身体发育的特点与戏剧艺术、戏剧教学的特点,制定儿童戏剧教育的内容和框架也是构成系统的戏剧教育课程体系重要的一环。

    由于戏剧自身的综合性,戏剧教学己不仅是一项单科的教学,它还可以扩及到其他领域课程,统领教学与学校各项活动当中。构建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是凸显戏剧教育人才培养特色的首要环节。戏剧课程是可以解决以往课程门类多而杂且各学科之间关联性差的问题,尤其解决在美育教育上,过于侧重艺术训练,而忽视艺术带来的审美功能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