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农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胡明

    摘 要:随着社会对高校毕业生要求的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大学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适应社会发展、提高就业率、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成为高校育人关注的重点。该文以渭南师范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应用型教师、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通过改善教学环境、完善课程体系、多渠道人才培养、搭建应用型人才校企平台等方式进行人才培养的模式。

    关键词:农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7-0159-03

    2019年9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的回信中强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2020年2月,教育部发出“关于推荐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通知”,国家对农业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懂两爱”毕业生[1],是涉农高校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再现美丽乡村、建设绿水青山是涉农人的努力方向。农学专业本科教育工作正处于提高质量的关键时期[2],渭南师范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是以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农”人才为己任,在保证学生基础知识能力的基础上,突出渭南特色农业产业,针对性进行教学改革,借助校企合作,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最终培养出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应用型人才。

    1 现阶段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培养方案中应用型课程欠缺 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造成这种“双难”的主要原因在于一直延续至今的培养学术型人才模式与就业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相脱钩。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培养方案中应用型课程欠缺,培养方案与地方院校培养服务于地方应用型农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符。因此,修改培养方案、增加应用型课程迫在眉睫。

    1.2 实践课程体系有待深入改革 实践教学手段陈旧,还是采取老师教、学生学的被动方式,手段单一,学生主动性差,学生系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欠缺。所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脱离生产实际,在校实践课程内容达不到企业对毕业生生产技能的要求,是现阶段实践课程体系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1.3 应用型教师匮乏 渭南师范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教师虽然学历较高,但大多数缺乏农业实践经验,应用型教师匮乏,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导致培养应用型人才只是纸上谈兵。现阶段由于国家对高校教师引入要求以及高校对招聘教师的要求,大学教师一般都是从高校毕业又进入高校的学术型人才,理论基础扎实,但实践经验匮乏,能教好书但不能将知识灵活运用到生产实践中,从而造成该校培养的人才应用能力较差。而此类问题也是广大涉农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

    1.4 人才培养缺乏量化评价体系 现阶段渭南师范学院人才培养评价方式还是以课程考试成绩、四六级、考研成绩等作为学生在校的学业评价依据,实践及应用能力并未引入到教学评价体系中。这种长期沿用的人才评价方式主要是针对学术型人才培养,对应用型人才评价缺乏合理性。建设健全应用型人才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对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重视与热爱,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是应用型高校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

    1.5 培养方式过于单一 社会的进步推动了高校教学改革,专业的发展也需要相关学科的融入,渭南师范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发展也出现此类问题。例如,在国家大力倡导“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技能已经成为未来学生踏入社会后重要的生存工具,同时培养学生物理、文学、艺术等方面素养,也将成为未来人才竞争中的重要因素。因此,专业发展需要改变单一培养模式,促进多學科协同发展是现阶段专业能够持续发展而亟需改善的问题。

    1.6 学生对专业认可度低 渭南师范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属于农学专业,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农业的认可度低,学校又不是知名农业院校等原因,造成学生高考志愿报考率、专业认可度双低的局面,前2年专业甚至面临被学校撤销的窘境。提升专业在地方的知名度,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成为渭南师范学院农资专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地方院校涉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1 调整培养方案,满足社会对专业的需求 渭南师范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根据当地产业特点,于2019年对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增加实验实践课时比例,实验实践课时达到总课时量的35.12%,每学期都设计实用性较强的实习周。如2020年12月的实践周由于疫情影响无法出外,专业根据培养方案要求让植物学老师带学生认识校内植物并整理制作吊牌,不仅提高了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同时还为学校师生普及了植物学知识,提高了学校对农资专业的认知度,也提升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在专业必修课中加入作物栽培技术、农业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利用2门课程,在专业选修课中增加农产品加工与保鲜、无土栽培技术、农产品安全与检测3门课程,同时还将市场营销学、互联网创业2门课程作为专业拓展课,增加实用型课程数量,从课程设置方面改变了早期以单纯培养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课程更接地气,实用性更强。

    2.2 推进实践课程改革,突破原有教学模式 渭南师范学院专业实践课程与现实生产脱钩严重,学生毕业不懂行情况非常严重。为改善此类问题,农资专业根据专业实际,采用“外联内提”的方式进行改革。“外联”是指专业积极与校外相关企业联系,将校外专家邀请到学校,将专业实践课程中部分内容让校外专家进行教学,并根据需要带领学生就近到企业参观学习。如2019年5月聘请渭南渭河化肥厂的专家给学生作报告,报告主要针对肥料研制与加工、土壤农化分析等课程内容与工厂中的应用进行介绍,6月组织学生到渭河化肥厂进行了1d的教学参观实习,使课程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真正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内提”是指专业根据教师自身情况,提高实践课程教学质量。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早期一直以课堂教学为主,创新创业课程实践环节以视频及讨论的形式进行,缺乏实战,因此专业根据校内现有条件,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推手,在校教师联合校外导师,让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创业,2019年专业学生获得“陕西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主赛道铜奖。目前,专业还逐步将互联网技术引入到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中,特别是VR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3 “走出去,引进来”,增加应用型教师数量 受专业教师以学术型为主的影响,“走出去,引进来”是农资专业改变应用型教师不足的有效方法。首先,寻找生产经验丰富的技能型师资,与企业结合,不唯学历论,柔性引进企业精英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来校,以上课、讲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同时要求外聘应用型教师对产品生产、行业标准、企业文化与需求进行着重介绍,弥补学校教学短板,并让学生明确未来的努力方向。其次,从内部挖掘潜力,采用走出去的方式,在鼓励和支持教师出国、读博、访学深造的基础上,将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作为专业未来师资建设的重点,建立“互师”型教师培养模式,专业教师到企业学习生产,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以点对点的形式让年轻、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结对,每月定期进行交流,每年根据情况到各自单位进行一段时间的深入学习,提高企业技术人员及教师的综合能力。

    2.4 全面建设健全技能型人才评价体系 现阶段渭南师范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评价方案已经进行了探索性改进。首先,将涉农、涉课程的实验技能竞赛、生产技能大赛、配方设计大赛等作为学生在校评价的重要指标,参赛即可获得一定的选修课学分,要求学生在3年级以前至少参加1次此类竞赛,以获得相应选修课学分;若在竞赛中获奖,班级在年终评奖中加分,从而激励学生参与实践竞赛,以赛促学。近2年农资学生在陕西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铜奖,并在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校级数学建模大赛、英语竞赛中获得可喜成绩。其次,学生入校后就安排学生参与老师与企业的合作项目,新生入学就进入实验与实践当中,跟随老师接触企业,帮助企业发展,解决企业困难,同时提高自身的科研与创新能力,增强对专业及企业的了解。以上部分全部设计为实践学分,此部分占整个培养方案实践部分学分的32.69%。

    2.5 多学科协同,促进专业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教育”模式已经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新热潮,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多学科协同发展成为未来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已不仅仅存在于纸面上。渭南师范学院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根据自身特点及地方对专业的要求,在培养方案中引入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等课程,提高学生在互联网以及销售方面的能力;实践教学中将部分见习内容改为网站建设,培养多能型人才;建立综合实验中心,其中一部分是网络直销模拟,聘请该校经济管理学院教师授课,同时鼓励学生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环评工程师证、园艺师证、教师资格证等。

    2.6 服务地方,提升专业认可度 为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以及专业在社会中的知名度,除了邀请知名高校教授到学校开展讲座、见习,提高专业考研率以外,专业教師还带领学生加入到地方服务项目当中,让社会认可专业对地方服务的贡献,从而提升学生自我认同感,也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专业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学生正确定位未来发展方向也具有很大帮助。例如,在与富平县合作的柿子皮发酵饲料制备、旱塬区植被保水剂的研制等研究中,鼓励学生参与到项目研发中,在项目成果服务地方的同时,也让学生看到专业知识在社会生产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进一步认可专业的同时,也提升了社会对渭南师范学院农资专业的认可度。

    参考文献

    [1]孙昊.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N].中国档案报,2019-03-11(001).

    [2]赵斌,通乐嘎.地方本科高校农学类专业农业科技服务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21):112-113.

    (责编:徐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