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相惊伯有 |
释义 | 相惊伯有谓自相惊扰。梁启超《谈判与宣战》:“提起 ‘赤化’ 两字,便 ‘相惊伯有’ 。” 相惊伯有郑国人伯有被人杀于羊肆,郑国人纷纷传言伯有变为厉鬼来报仇,于是争相逃走。后喻无缘无故自相惊扰。《左传· 昭公七年》:“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 惊扰 惊扰惊挠 惊乱 警扰 竦骇 另见:扰乱 吓唬 影响 相惊伯有被伯有惊扰。比喻无故自相惊扰。春秋时,郑国大夫良霄(字伯有)被贵族驷带杀害,相传他死后化为厉鬼,将驷带及其同党公孙段杀死。从此,郑国人一听到有人说“伯有来了”便吓得惊恐万状。后来,郑国执政子产把伯有的儿子良止立为大夫,闹鬼的事才平静下去。(见《左传·昭公七年》)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