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学习共同体发展的困境及突破

    胡娜+马林

    【摘 要】社区学习共同体由于其对社区居民主体性的彰显和观照,日益成为社区居民学习的重要形式、途径和载体,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然而,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发展不容乐观,面临的困境主要有: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主体缺乏、保障机制不完善、激励机制未形成。基于此,加强立法并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强化资源的建设和整合、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必然成为发展社区学习共同体的重要突破方向。

    【关键词】社区学习共同体;困境;突破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7)06-0045-0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倡导全民阅读,推动全民学习。到2020年,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而成人自身的学习特点,决定了社区学习共同体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正如诺尔斯所言,成人学习具有自我导向性,而且更为重视自身经验的价值,这与社区学习共同体是“社区范围内的居民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及学习需求,在平等、互助的原则下,通过心灵契约的形式,共同构成的非正式学习团体”[1]的观点不谋而合,因此必须引起重视。然而,当前对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关注正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还存在若干问题。基于此,我们对社区学习共同体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剖析,以期能为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发展提供帮助和指导。

    一、社区学习共同体发展的困境

    社区学习共同体由于具有注重发挥社区居民的自主性、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元需要、学习方式灵活等特点而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认可。有学者指出,“其作用已远远超出了教育领域与范畴,它对于公民幸福美好生活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然而,由于理论、实践等方面的不成熟,导致在培育社区学习共同体时,仍存在着一些困境。这些困境若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必然会阻碍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深入发展。

    (一)管理体制不健全

    2004年,教育部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社区教育工作领导机构,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形成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互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然而,事实上却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主体缺乏等问题。有研究者指出,“社区教育的管理有的是归社会事务科管理,有的归综合治理办公室管理,有的归社区建设科管理。居委会的干部普遍反映,不知道哪个部门在管理社区教育工作”。[3]对于这样一种管理混乱的状态,中央层面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协调。这就直接导致在社区学习共同体发展过程中缺乏相应的部门发挥组织、协调与监督职能,难以为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发展提供各项保障。

    此外,社区学习共同体就其性质而言可以视为一种“社会团体”或“民间组织”。由于现行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门槛较高,目前在社区活跃的各种学习共同体不能登记注册,也就无法接受民政部门的相关管理。教育部门虽然提出“鼓励发展民间学习共同体”,但并未在政策上给予强有力的环境支持,所以社区教育委员会与社区学院等机构也未能将其列入自己的管理范围。尽管当前一些社区教育机构和社会组织尝试在自己的管理范围内进行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培育,但是并没有得到政府以及社会的支持,加之自身资源有限,发展也很受限制。因此,社区学习共同体该由谁来引导与支持,以哪方作为服务与协调的主体,以及该如何协调内部主体与外部力量的关系,这些仍然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保障机制不完善

    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发展很难离开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的保障与支持。保障机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专业助学者队伍匮乏

    社区学习共同体的专业助学者主要包括社区教育工作人员和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核心成员。“社区教育工作者是发展社区教育的中坚力量,是社区教育的直接执行者,直接关系到社区教育能否健康发展”。[4]然而,由于社区教育发展不完善,用人机制不健全,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存在很大问题。专职社区教育工作者寥寥无几,绝大部分社区教育工作者属于兼职人员或志愿者,这部分人群主要来自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学校师生、社区内的退休教师及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其他社会志愿者。由于并非社区教育专业人员也并未接受相关的专门培训,“社区教育工作者对社区教育的目的、职责缺乏认识,对社区教育职业情感不足,缺乏专业学科背景,掌握专业知识有限”。[5]再加上社区教育工作者与社区学习共同体之间缺乏相应的中介力量完成匹配,导致绝大部分的社区学习共同体无人指导而大量的社区教育工作者却无法发挥自己的作用,造成社区教育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限制了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发展。当前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发展主要是由学习者通过学习视频或其他网络资源自己摸索,相互探讨,或是由个别基础稍微好一点的成员作为领头示范,其他成员模仿学习。不过由于领头成员自身的专业性不足,自身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也缺乏专业机构或人员对其进行训练,所以领头示范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活动的开展往往停留在低效、低水平的摸索与模仿阶段,缺乏进步与创新。这直接影响到了社区居民能否在参与社区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有所收获,进而影响其参与社区学习共同体的积极性。

    2公共资源的短缺与闲置并存

    公共资源的短缺首先表现在公共活动空间的不足。社区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群体性的学习活动,开放自由的学习场地对其必不可少。目前,社區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场地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公园和广场。这样的地方比较宽敞,利于活动的开展,但容易受到天气、季节、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影响活动开展的持续性;二是小区楼下空地。这主要是由于方便,离住的地方近,但存在扰民的隐患,容易导致小区居民关系紧张;三是居民家中。但是这种情况可能会因为缺少学习的氛围而流于一般的休闲;四是到社区教育中心开展学习活动,但是需要走一定的程序,而且场地比较有限。除此之外,学校、企业和机关单位的场地有时也会成为居民开展活动时的选择。不过这些单位白天有着自身的学习或工作活动,“而晚上通常不对市民开放,让人望洋兴叹”。[6]总的来说,公共活动空间不足是影响社区学习共同体发展的一个比较明显的因子。公共资源的短缺还体现在居民缺乏学习的辅助性材料与设施,如图书、多媒体等,导致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活动类型单一,难以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不过,公共资源短缺主要体现在开放的、可供利用的公共资源上,因为实际上有些资源并不是缺少,而是处于闲置的状态,没有利用起来。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人们潜意识中普遍认为只有特定的教育场所和机构才能发挥一定的教育功能,其他资源的教育作用通常被忽视;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各单位之间管理的分割以及责、权、利的归属问题,导致这些资源难以向社区居民开放。例如,社区内的学校和文化艺术单位,其教育资源主要面向学生或学员,社区内的经济组织、科研组织也都很少将其资源对外开放。同时,社区内的各种文化设施,如博物馆、体育场、艺术馆、公园等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整合与利用。

    3资金不足

    “经费是任何团体正常运行与学习活动正常开展的保证”。[7]近年来,国家对社区教育的经费投入也越来越多,但由于当前的社区教育财政管理缺乏科学性,“社区教育资金的预算安排更多的是考虑‘有多少钱干多少事,能从战略的角度来考虑的很少,即‘项目的战略是什么,为了这个战略目标,需要争取哪些资金”。[8]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发展在很多地区还并未纳入当地的社区教育发展规划,更不用说开展相关项目。因此,很多地区的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发展缺乏专项项目资金的保障。由于社区学习共同体绝大部分处于一种自发形成、自由发展的状态,因此,其资金主要来源于成员自己筹集以及通过为一些单位进行助演获得的酬劳。但是,这些经费仅限于维持一些小额投入的活动。如果要深入开展一些技术含量较高、所需资源较多的活动,就会因为资金问题而难以开展。尽管社区居民的需求多种多样,但是由于資金来源不足,只能开展一些低投入的学习活动,直接导致了社区学习共同体活动单一,形式缺乏多样化。

    (三)激励机制未形成

    所谓激励,“就是从外界向主体输入刺激,是从主体的内在需要出发的主客观的结合过程,包括需要、动机、刺激、行为和环境”。[9]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的研究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人员的潜力只发挥出一小部分,即20%—30%,但在良好的激励环境中,同样的人员可以发挥80%—90%”。[10]可以看出,激励可提高人的主动性,激发人的内在潜力。虽然社区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非正式学习团体,其成员的学习目的大多是出于生命本质的需要,注重内在体验和自身发展,并不像学历教育或技能培训受到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以外在标准作为学习的目标。但这并不代表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发展不需要激励与评价对其进行引导。现实的情况是,由于缺乏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与激励机制,“社区学习共同体缺少全面创新的学习动力机制”。[11]任何组织或团体如果完全没有外在的社会关注与评价,组织的活力将大大降低。再加上现实条件的限制、团体成员的惰性和随意性以及团体缺乏不断向前发展的“共同愿景”等,导致共同体的参与者缺乏学习的上进心与动力,进而影响整个共同体的学习氛围与学习环境。内在动力和方向很重要,但缺乏适当的激励,在某种程度上会阻碍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

    二、社区学习共同体发展的突破方向

    社区学习共同体要走出困境,不仅要依靠社区居民自身的力量,还要推动政府、社区教育机构、社会组织等为其提供相应的支持性服务。

    (一)加强立法,完善相关制度建设

    “提供法律基础,制定公共政策,安排合理的教育制度,是现代政府的核心使命”。[12]这几年社区学习共同体已经进入教育部门的视野。例如,2013年职成司在《关于开展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开展“社区居民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实验”。2014年教职成发布的《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中将“鼓励发展民间学习共同体”单独列出。但是,这仅仅是一种倡导性的建议,并不是制度上的规范,仍然不利于对社区学习共同体形成规范的管理。所以,加强立法、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已迫在眉睫且亟待解决。

    首先,应抓紧社区教育法律法规的拟定与颁布,为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发展提供法律支持与保障,保障社区居民的学习权益。其次,通过法律手段,对相关部门的职责以及如何分工协作做出明确的规定,进而规范社区学习共同体的管理模式,促进社区学习共同体良性发展。再次,中央、省、地方、街道应分工合作、联动互补,为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发展助力。最后,在社区学习共同体的管理中改变传统的行政力量主导的管理模式,采用政府购买社区教育服务的方式,施之以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学习共同体发展模式。加强这方面的立法,也有利于社区教育市场化过程的规范化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二)强化资源的建设与整合

    1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

    社区教育工作人员是发展社区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支撑和推进点,社区教育工作人员主要包括管理人员、专职人员、兼职人员和志愿者四个类别。当前的社区教育管理人员及专职人员并不多,兼职人员和志愿者队伍却很庞大,再加上众多社区学习共同体的领队及队员中的能手,如果能够将这些人力资源合理地充分利用起来,可促进社区学习共同体的蓬勃发展。首先,应完善相关的任用制度、考核制度、评价制度等,吸引和培养优质的社区教育人员。尤其对于志愿者而言,他们作为社区教育工作者中的大多数,在社区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他们工作时间有限、个人所长不同等,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合理编排,并对其所作贡献及时予以鼓励和表彰,那么他们的作用将很难发挥。其次,应加强培训,不断提高社区教育工作人员和社区学习共同体领队与核心成员的专业性,以提高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学习质量。

    2开发并利用公共资源

    首先,由于社区居民在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上的不同,形成的社区学习共同体自然也多种多样,因此对资源也有着不同的需求。例如,有的学习共同体偏重健身类,如太极拳等,那么对公共资源的需求更多指向场地和体育设施;有的学习共同体偏重文化兴趣类,那就需要一个文化资源丰富的环境;还有的学习共同体偏向技术性,则需要为其提供技术平台与技术指导服务。因此,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根据通过居委会、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等与社区居民联系密切的社区中介组织收集居民信息,了解社区居民的学习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服务。其次,应加大投入,新建、改建和扩建社区资源设施,完善基本硬件条件,为社区居民的学习提高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另外,各相关部门应加强协调和沟通,整合学校、图书馆、博物馆、活动中心等,实现既有资源的高效利用。

    3拓宽资金来源,增加资金投入

    经费是社区学习共同体立足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当前,社区学习共同体的资金来源主要集中在个人,这是极不合理的。社区学习共同体作为社区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政府对其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在政府投入的社区教育发展资金中,应该设立专项资金促进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发展。此外,还应吸纳社会力量投入到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之中,如建设社区学习共同体基金会、社会捐赠等。当然,社区学习共同体在一定意义上也属于社会组织的范畴,政府也可以采用与社区学习共同体合作的方式,一半资助,一半购买其服务,在支持社区学习共同体发展的同时也让其发挥自身的价值,实现共同体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首先,应评选和表彰优秀的社区学习共同体。通过以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参与度、活动数、社区认同度、成员满意度等作为指标,采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评选出优秀的社区学习共同体并予以表彰,以此发挥带动作用,推动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发展。其次,通过社区学习活动周、文化节等活动进行展示交流。展示交流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激勵。“在社区创建共同体学习成果展示平台,包装推广学习团队的实践成果,有利于让成员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加强学习成就感和对共同体的归属感,从而坚定学习的信心”。[13]最后,通过电视、网络、社区宣传栏等进行宣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社区学习共同体在倡导社会治理、居民自治的时代背景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调动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有利于居民自身学习能力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目前,我国社区内部的学习共同体随意性很大,完全自主化发展的能力并不完备,发挥的教育作用有限,需要外界加以引导与扶持,以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并培育社区居民心系社区的归属感与责任感,从而推动学习型社区与学习型城市建设,最终实现人人、时时、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参考文献】

    [1]汪国新.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培育策略[J].职教论坛,2012(3):47—50.

    [2]徐明祥.社区学习共同体在中国的广阔前景[J].中国成人教育,2014(14):5—9.

    [3]周良才,齐芳.社区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6):165—167.

    [4][5]王永川.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的缺失与对策研究:以重庆市S区为个案[D].重庆:西南大学,2010:1,15—17.

    [6]汪国新.社区学习共同体发展策略研究:以杭州为例[J].当代继续教育,2015(4):10—14.

    [7]赵瑞情.中学生社团生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71.

    [8]胡珍薇,黄曼殊.社区教育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3):8—10.

    [9]黄志成,程晋宽.教育管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88.

    [10]景吉.“劳务外包”背景下的员工满意度调查及其激励机制探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4:37.

    [11]张军果,沈健,叶佰英.社区民间社团创建学习型团队研究:以上海市宝山区为例[J].成人教育,2013(12):9—12.

    [12]刘复兴.政府的基本教育责任:供给“公平”的教育政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5—10.

    [13]陆韵.生态视域下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4(3):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