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集体活动中师幼语言互动策略

    杨卡佳

    3~6岁是幼儿口语发展的关键期。怎样通过创设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为幼儿搭建一个层层递进的“脚手架”——适宜有效的语言互动,支持幼儿有效学习,发展关键经验,习得各项技能?这是一线教师,特别是新手教师常常感到困惑的问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语言领域指出:“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通过学习《指南》,结合多年教育實践,笔者认为师幼语言互动有以下策略可供借鉴。

    精心设问,引发思考

    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中,教师的提问是师幼互动的重要途径,直接关系到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首先,教师的提问需简洁明了,指向清晰。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提问,如艺术领域的集体活动,为了和幼儿有效互动,老师可以结合音乐舞蹈、美术作品提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或做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刚才做了什么?(观察并了解同伴,大胆表达)你打算怎么做?(把内心的想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简单直接的提问,在幼儿之间曹造了一个宽松的交流互动场景,支持幼儿感知作品,鼓励他们表达表现。

    其次,注重提问的开放性,即问题不需要标准答案,有理解、想象的空间。例如,在语言领域活动绘本故事《灰姑娘》中,教师提问:故事中有谁?他们在做什么?问题比较封闭,幼儿在交流时只需要记忆,而且答案也是唯一的。如果调整为:小朋友,你们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问题就更为开放,可以激发幼儿思考,分析故事角色的言行举止,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作出价值判断,演绎出喜欢与否的理由。又如,看图讲述“小动物等车”中,教师出示两张车站的图片,提问:“图片上两个车站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在哪个车站等车?为什么?”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找出异同,讲述理由。以上案例呈现出精心设问的互动效果,开放性的问题能打开幼儿思维的闸门,激发其好奇、联想心理,如一石激起干层浪,孩子们跃跃欲试,与老师、同伴有话可说、想说、喜欢说,主动参与到和老师的互动交流中。

    耐心倾听,积极回应

    怎样确保师幼语言互动是双向的、有效的呢?如果教师把自己定位于“讲授者、告知者”,从认定“幼儿应该学什么”出发,那么师幼语言互动就消失了,集体活动变成了按既定剧本展开的“只管自己怎么教,不管幼儿如何学”的独角戏。个别幼儿的问题一旦不在教师的预设范围内,教师便未置可否,不予回应,“假装没听见”。而且,活动中90%以上的互动是教师发起的,常见情景为老师喋喋不休、气喘吁吁,孩子们的思维则处于游离或停滞状态,无所事事、百无聊赖。

    孩子们对周围世界的人、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心中有千万个“为什么”,有些问题古灵精怪,甚至莫名其妙。这就更加需要教师的耐心倾听,平等对话,给予积极回应,用自己的语言拥抱孩子,让他们在温暖、接纳的氛围中交流成长。教师可以提醒孩子:“来,我们听听他说了什么?他刚才……你们听清楚了吗?”回应孩子:“哦,原来你是这样想的。”肯定孩子:“你的问题真好,老师也不知道,咱们一起去查查资料或许就能找到答案了。”

    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他们乐意在活动中自主探索、思考、想象,这就需要教师在语言互动交流中及时接住孩子抛来的球,捕捉他们的思维火花或教育契机,抽丝剥茧,层层深入。例如,在语言活动“淘气的小猫”中,教师提问:“你喜欢这只小猫吗?小猫淘气,你会怎么办?”一名幼儿说:“不喜欢小猫,它打碎了盘子是不对的。”还有一位小朋友则非常生气地大声说:“讨厌鬼,把它扔到外面去,不要它了。”小伙伴们被他的愤怒惊呆了,看着老师不知所云。教师则没有给出回应,继续按照预设的问题往下走。一个重要的教育契机被忽略了,非常遗憾。这样的场景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中比比皆是。

    上述幼儿的问题与本次语言活动的核心经验息息相关,即小猫淘气做了很多错事,但它不是故意的,所以奶奶用爱包容并原谅它,让小猫感到很温暖。绘本故事旨在让孩子们明白犯错并不可怕,只要改正就好。孩子对小猫淘气很愤怒可以理解,但犯了错就不要它了吗?这是个价值取向问题,老师如果及时回应,引导幼儿做心理位移,扔掉小猫,小猫就无家可归,它会怎样?(很难过、很可怜)小朋友犯过错吗?爸爸妈妈不要你了吗?大人们是怎样对待我们犯错的?教师要抓住教育契机,谆谆善诱,搭建互动交流的“脚手架”,帮助幼儿调试情绪,学习关爱和包容。所以,在集体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与发现和解决幼儿当下的问题并不矛盾,教师应给予高度关注。

    教师通过重复、追问、质疑、预测、梳理、回顾等方法,支持和引领幼儿表达表现。师幼语言活动的过程既需要交流分享、思维碰撞,更需要厘清思路、清晰表达。孩子们在交流过程中的语言可能是零碎的、断断续续的,思维可能是即兴的、跳跃的。教师可以利用重复、追问的方式指导幼儿理顺、补充和调整。让幼儿的表达更加有序、清晰、准确。用心梳理,清晰表达

    支持、引导、丰富和扩展幼儿在活动中的建构经验,是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师幼语言互动的重要任务。要想使教师主导、幼儿自主两种学习过程相互呼应,同时并存,首先,教师需要示范表达,用心引领。例如,在语言领域的阅读活动中,教师需要支持和帮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逐步提高对图画书内容的理解能力,包括理解、联系、预测、复述。教师通过示范讲述,借助丰富的语言表达,帮助幼儿理解绘本,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交流互动。即教师用抑扬顿挫的声音和丰富的表情来展示绘本的不同角色和场景,用激情洋溢的美好语言来感染幼儿,用自己的感受和孩子互动交流,使活动的快乐、喜悦、美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其次,教师通过重复、追问、质疑、预测、梳理、回顾等方法,支持和引领幼儿表达表现。师幼语言活动的过程既需要交流分享、思维碰撞,更需要厘清思路、清晰表达。孩子们在交流过程中的语言可能是零碎的、断断续续的,思维可能是即兴的、跳跃的,教师可以利用重复、追问的方式指导幼儿理顺、补充和调整,让幼儿的表达更加有序、清晰、准确。例如,在绘本《上床睡觉》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你刚才说了……是这样吗?”的提问,按出场顺序说出有小狗、小猫、小蛇、斑马四种小动物上床睡觉,帮助幼儿理顺了故事情节。

    又如,故事《聪明的小鸡》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教师在与幼儿的交流中发现,孩子们沉浸在小鸡和狐狸斗智斗勇的有趣对话中,缺乏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把握。于是,教师采取预测、梳理回顾的策略,先和孩子们一起预测猜想小鸡和狐狸会进行哪些比赛,结果会怎样,为什么;然后一起回顾梳理,小鸡和狐狸分别比了哪些本领,比赛中两个动物的对话怎么样,最后结果如何,等等。如此,帮助幼儿厘清了思路,使幼儿的交流表达更加连贯、丰富、完整。

    总之,教师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提升师幼互动交流水平,需要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我们应该成为“有准备的教师”,为幼儿选择适宜的教育策略,有效平衡教师指导与幼儿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针对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互动交流方法,以有效的方式把教育内容传递给幼儿。

    学习、成长,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