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教育”的思辨与探讨

    李乔

    【摘要】陶先生一贯主张“活教育”,反对教师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时代发展,现在的教育者也易受环境和学生接受能力等客观因素影响,走向“教死书”的死胡同而不自知,与陶先生所提倡的“活教育”渐行渐远甚至背道而驰。笔者认为,陶先生所求的“活教育”是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把文字理论及其隐含的原理变成自己养分的过程。需要我们教育者以人为本、乐育英才,做到“生活教育”——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结合起来,最终使教育得以成“活”。

    【关键词】活教育;以人为本;乐育英才;生活教育

    陶先生亲自设计的晓庄师范校旗的中心大大地寫着一个“活”字。陶先生所说的“活”,是要学生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最好是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把文字理论及其隐含的原理变成自己的认识对象,变成自己成长的养分。作为教育者要自省,要想改变现状来达到陶行知先生的“活教育”,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该如何去落实呢?

    在教完朱熹的《观书有感》后,我批改起学生的默写来,小A是个聪明的孩子,竟然默写一句话就错了五个字,我感到吃惊,把他叫到办公室让他重新默写,他默不作声地趴在桌子上重默,我一看,竟然还是错的那五个字。我有些恼怒,把书给他,让他读十遍、背一遍再默写,他挠着脑袋捧起书读了起来,可是接下来的默写他仍然还有错字,按捺不住的我指责起他来。最后,小A的默写过关了。从表面上看,他是真的默写全对了,可是我细细想来,作为一个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我竟走进了陶行知先生所反对的“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的胡同里了。反思自己在处理小A的默写错误时,作为教育者的我有着诸多不足。

    处理这件事的过程也是饶有趣味。追溯陶先生的教育理念,我得到以下几点认知。

    一、以人为本

    我们期待每个学生都能听话懂事,遇到来自教育者的提问和任务时积极面对,但是学生的成长是发展的过程,在确保孩子成绩的同时也要思考,你给予孩子的,缺少生活体验的孩子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能够接收吗?“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给予足够多的耐心和鼓励,多给学生解释和表达的时间,注重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对学生人格的培养。

    二、乐育英才

    “爱是一切创造教育的源泉。”爱生胜子、爱才如命的陶先生留下的话是告诉我们应从“心”出发,充满爱意地去理解学生,尽量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来进行教育教学。在“活教育”中,教师的教学不再是人们讽刺的“颈部以上的”冷冰冰的理智活动,而是需要在理性中加入感性调料,是生动鲜活、炽热有温度的活动。

    三、生活教育

    学生的学习需要建立在班主任能够关注和给予的基础上的,学习是学生原有经验的迁移,教育者跟学生们的接触和相处过程是比较长的,更要多留心、多用心,可以利用社会实践课和班会课给予学生们更多的实践和认知体验机会。一次短暂的春游和秋游活动,教育者可以带给孩子的远不止单纯的机械的知识信息。

    与学生相互碰撞、相互吸引的过程就是“活教育”的过程,是我们教育者不断成长的过程。每天在面对学生们带来的各种问题时,不必烦恼,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陶先生的教育理念是我们教育者的“活水”。

    参考文献:

    [1]田慧生,刘月霞.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9:53-54.

    [2]中华教育改进社.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之“八字”精髓[DB/OL]. 2019-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