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性研究

    史倩 吴俊

    [摘 要] 文章通过构建地理和经济矩阵,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探讨了区域内经济的空间联动性,同时也对不同区域的子样本进行细化分析。研究发现:沿线国家间的各生产要素和GDP总量均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国家间在地理上的联系大于经济上的联系。我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时,应充分利用各国间空间关联的作用,因地制宜,寻求最优投资区域,与“一带一路”国家共同促进区域繁荣发展。

    [关键词] “一带一路”;经济联动;空间溢出效应;区域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江苏省研究生创新项目“‘一带一路倡议的贸易效应研究”(KYCX18_170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创新驱动新常态下产业空间重组和区域协同发展研究”(15BJL096)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文件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应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同时,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出,为提高与相关国家的投资贸易合作,中国应当拓展投资领域、努力探索投资合作新模式,积极与有关国家合作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研究沿线国家间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分析各国的经济紧密程度,有助于沿线区域寻求提高经济互动的政策,也有利于我国对重点合作区域的选择,在经济关联最为紧密的区域进行政策沟通和投资建设,能够最大程度发挥我国资源的投资效率,达到“整体”大于“个体”之和的效果。

    一、文献综述

    对于“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间经济发展的关联性,现有研究大多基于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经济波动的同步性及程度进行分析,或通过其影响机制来分析双边的经济联动。韩勇辉(2015)根据出口相似度和贸易结合度指数研究发现中国与西亚双边贸易表现出较强的互补性;唐文琳(2012)从时间序列分析的角度考察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增长关系的同步性与依赖性,指出中国更容易受到来自东盟贸易方面的影响,而东盟的经济则保持相对的独立;肖光恩(2017)从时间依赖和空间依赖两个视角出发,发现中国与“一路”东盟主要成员国之间经济增长依赖关系并不对称,且经济增长相互影响的方向具有多样性;苏东辉等(2013)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地缘经济关系进行研究,总结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空间特征,探索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认为这些国家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夏立平(2015)从共生系统理论分析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联动性,指出中国与周边及其他国家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徐世腾(2018)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联动效应进行研究,发现财政政策显著促进了国家间的经济联动,而双边贸易强度、外汇储备、货币政策及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等影响有限。

    综合来看,目前关于“一带一路”国家间的经济联动大多关注于经济周期的耦合性及其影响因素,或仅从时间序列的角度探讨国家间的经济联系,尚缺乏从空间视角对经济关联的研究,且对国家间的关联分析也大多强调我国与各东道国间的双边联动,未分析该区域内部各国家间的自身经济关联,或仅限于理论分析而未将其进行量化研究。

    在区域内,国家与国家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而是会通过要素流动等方式成为相互关联的整体,即各国的要素具有空间外溢效益。笔者直接研究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建立空间计量模型,通过空间视角研究各因素的外溢效应来分析国家间的经济关联,能够同时分析各因素在区域内和区域外影响程度的大小,以及各国经济发展的紧密程度,更有利于制定促进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其次笔者研究的是“一带一路”沿线区域间各个国家整体的经济关联,而非局限于个别因素的研究,笔者关注重点也在沿线区域内部而不是我国与相关国家的双边关系。

    通过以上的理论分析,笔者提出如下假设:

    区域内各国的生产要素不仅对本地区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而且对其他地区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

    二、空间计量模型构建

    由于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重点关注与相关国家的互联互通,因此有必要将基础设施水平也纳入模型中进行考量,笔者参考陈伟光(2016)的方法选取城市化水平Urban作为衡量城市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的变量。此外模型中还缺少影响经济增长的核心变量,因此为解决模型因遗漏核心解释变量带来的内生性问题,添加GDP的一阶滞后项GDP-1作为工具变量。

    通过前文中对解释变量的选择和梳理,最终选取劳动力L、资本存量K、城市化水平Ur以及國民生产总值一阶滞后项GDP-1作为解释变量,且可知各解释变量均有可能对其他地区产生空间外溢效应,因此本文的空间计量模型最终设定为:

    本文中的数据均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其中国民生产总值GDP及其滞后项GDP-1、资本存量K的单位均为万美元;城市化水平Ur用城镇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值表示。

    三、空间计量检验及结果分析

    (一)空间权重矩阵

    本文选取两种权重矩阵,分别为地理距离权重矩阵和经济距离权重矩阵,并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

    1.距离矩阵。地理距离权重矩阵的元素

    其中dij表示两国首都之间球面距离,单位为千米,数据来源于CEPII中geo-cepii和dist-cepii。

    

    (二)莫兰指数检验

    首先采用莫兰指数对整个区域的全局空间相关性进行检验,其公式如下:

    Xi为国家i的观测值;Wij为标准化的空间权重矩阵。莫兰指数值的取值范围在-1到1之间。在给定顯著性水平下,莫兰值大于0表示正相关,小于0则表明负相关;莫兰值接近0,则表明观测值在空间上呈随机分布或不具有空间相关性。本文中在地理距离矩阵下莫兰检验值为0.3971,经济距离矩阵下莫兰检验值为0.3860,说明“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国家间的经济发展确实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

    (三)经济发展空间溢出效应的回归结果分析

    根据Elhorst(2014)的检验思路,本文最终采用时空双重固定效应SDM模型,同时进行OLS估计,并将参数进行偏微分分解,估计结果见表1。

    根据分解结果,各生产要素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SDM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各要素均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因此假设成立。

    劳动力(L)在地理距离权重矩阵中具有显著的正向外溢效应,但在经济距离矩阵中的外溢效应却显著为负,可能原因在于相近区域内的劳动力能够发生转移,因此会促进其他国家的生产发展,但经济水平相近的国家间可能由于距离等因素导致劳动力转移成本较高。资本存量(K)的外溢效应均显著为正,因为资本的国际间转移成本有别于劳动力,不受地理距离的限制,因此本国资本存量的增加能够降低本地区资本成本,转而向其他国家流入,对其他国家的经济起到促进作用。城市化水平(Ur)的空间外溢效应均显著为正,因此一国的基础设施增加无论对地理临近还是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都具有促进作用。基础设施的完善能够加速区域内生产要素的流通,促进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增加社会总生产率水平。

    一国国民生产总值滞后项(GDP-1)代表了本国上期的经济发展水平,该变量在总体上具有显著的负向空间外溢效应。其原因在于“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国家发展水平均较为接近,产业结构存在重合,竞争效应较为明显因此在区域内某成员国上期经济增加时,可能会在本期抢占小国资源,如当一国生产力发展,会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和产业转移,对其他生产要素的需求会同时增加,从而导致本国的发展对其他国家产生“挤出效应”。

    另外,地理距离权重矩阵估计出的空间外溢效应系数普遍大于经济距离权重估计出的结果,说明相比于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各国生产要素对距离较近国家的空间交互作用更大。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笔者利用“一带一路”沿线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区域内各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性。通过所得出的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首先,“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关系,因此应当通过国家之间在资源上的合作互动形成“联动发展”,合理配置区域之间各自优势生产要素,共同协调并共同促进,逐渐建立起统一的市场网络和开放的协作机制,实现“整体”大于“个体”之和的效应,使各区域都能在联动中优势相补;其次,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区域之间的基础设施只有具备了整体性、网络性,才能实现各种资源在区域之间的便捷流动和最佳配置,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布局,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最后,政府应积极承担起协调发展的职能,实现区域全面、有效的联动,最终增进彼此之间的整体利益和共同利益,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繁荣和增长。

    参考文献:

    [1]Vega S.H.,Elhorst J.P.The SLX Model [J],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2015,55(3):339-363.

    [2]Elhorst J.P.,Matlab Software for Spatial Panels[J].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2014,37(3):389-405.

    [3]LeSage J.P.,Pacce R.K.,2009,Introduction to Spatial Econometrics [J].Boca Raton,FL: Chapman& Hall / CRC.

    [4]肖光恩,刘锦学.中国与“一路”中东盟成员国经济增长时空依赖关系研究--基于时间与空间效应的视角[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3):77-89.

    [5]徐世腾,陈有志.“一带一路”国家经济联动效应研究[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8(02):99-108.

    [6]苏东辉,骆华松,蔡定昆.区外大国与东南亚地缘经济关系测度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13,22(1):1-11.

    [7]夏立平.论共生系统理论视阈下的“一带一路”建设[J].同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5,26(2):30-40.

    [8]韩永辉,罗晓斐,邹建华.中国与西亚地区贸易合作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以“一带一路”战略为背景[J].世界经济研究,2015(03):89-98.

    [9]唐文琳,乔博,安雅丹.贸易视角下中国与东盟经济增长的同步性研究[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