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主题史学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朱微微

    [摘要]主题史学阅读以主题为前提,以“明题、搜集、研读、感悟”四步骤逐渐达成主题史学阅读教学目标主题史学阅读指向史学资源积累,明确研究动态,提升史实认知;形成史学证据意识,提升思维品质,发展核心素养;丰富史学学习路径,盘活史实运用,促进生命成长

    [关键词]初中历史;群文阅读;主题史学阅读;意涵;路径;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10-0074-02

    主题史学阅读以主题为前提,通过“明题、搜集、研读、感悟”四步骤逐渐达成主题史学阅读教学日标。

    第一步:明示主题

    初中生要学习的科目繁多,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我们也不可能将每一个史实要点涉及的问题都确定为史学阅读主题。我们应引导学生在初步认知基本史实后,从碎片化史实中抽象出具有本质性、规律性、体系性、评价性的历史议题,然后围绕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叙述,本着互补性、典型性、适切性等原则,仔细比较、甄别、筛选,确定最有价值的史学阅读主题。

    如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第16课《冷战》关于“‘冷战的起源”是这样叙述的:“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教材囿于篇幅,叙述稍显笼统,不利于学生深化史学认识。实际上,关于“冷战”的起源问题,近几年来随着史学研究的发展以及相关档案资料的解密,人们可以基于史实进行更合理的判断。正是因为美国追求世界霸主、苏联要确保自己的势力范围,双方才发生了越来越多的冲突;“冷战”这一对抗方式也是特定时代的产物。这给我们启发: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有很复杂的时代背景。“冷战”的详细历史背景到底是怎样的?我们就可以水到渠成地让学生以“‘冷战的起源”为史学阅读主题,引导学生通过一定量的史学阅读,回到二战结束前后的特定时代,通过具体史实,从地理因素、社会因素、个体因素等维度,全方位加深对“冷战”的时代背景认识。这样既让学生深刻理解了教材叙述,又有效落实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的要求。

    第二步:搜集史料

    史学阅读主题确定后,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通过网络、图书馆、书店、实践调查等多种途径搜集相关史料。我们有以下几种搜集史料的方法:

    1.从网络中搜寻相关史料

    身处信息时代,要搜寻相关主题史料相当便捷。通过一些专门历史网站,运用输入主题关键词的方法就可以发现相关史料。如历史春秋网、搜狐历史、盘龙历史网、凤凰历史、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历史风云网等专业历史网站都有海量的史学资源,可方便我们甄选史料。

    2.从历史专著中选取史料

    阅读权威性的历史专著是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途径,同时也是学生进行史学阅读、加深史学认识的必经渠道。教师可给学生列一份明确的书单,以便引导学生进行有目标、有重点、有针对性的主题阅读。如为了让学生全面理解南北战争爆发的历史原因,充分领悟南北方针对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而进行的斗争,避免简单的字面化肤浅认识,我们可以列出一份经典书单供学生自助阅读。

    3.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史料

    其实,历史元素往往就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如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其通过大量史学资料将遥远的历史场景拉到学生面前,让学生对历史形成一种亲近感,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

    我们搜集史料时,一要注意搜集典型史料,提升主题阅读的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阅读时间里获取更多的史学信息。二要关注史料的真实性、可证性,善于运用专业知识辨别史料真伪,尽量搜集一手史料。三要保证史料的多样性,不仅关注文字史料,还要关注图表史料,让各類史料发挥互补、互证作用,避免狭隘的历史思维。四是引导学生将课外史料与教材史料有效融合,要避免过度堆积课外史料的舍本逐末行为。

    第三步:研读史料

    一方面,为了突破某些教学重难点,可呈现部分典型的史料以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认知。如关于工业革命的影响,统编历史教材简单地用一句话“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带过。实际上,工业革命的影响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工业革命的影响也远不止于此,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补充工业革命中,大工厂生产、世界市场、人们的衣食住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等方面的史料,从而帮助学生对工业革命影响形成全面而准确的认识,同时提升辩证历史思维能力。

    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史学阅读方法。我们要引导学生形成动笔阅读的习惯,调动多种感官参与阅读活动,以最大限度提升史学阅读效率;对容易混淆的知识要引导学生及时注释。学生在阅读史料时要善于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归纳概括、整理加工、逻辑推理、梳理建构、提炼消化,把“死”的史料变为“鲜活、灵动”的史学知识并纳入自己的史学知识体系。如统编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是这样叙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但“新”在哪里,为什么“新”,教材没有提及。我们可围绕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意识、有目标、有针对性的阅读,用史证意识和方法深入理解史学知识,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工人运动、井冈山斗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改革等重大史事捏合为一个历史整体,从而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历史思维,帮助学生建构了史学知识体系,水到渠成地达成了课程目标。

    第四步:感悟运用

    新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从学生学业质量水平角度,将史料实证素养方面的要求按层级进行了划分。要使学生达到更高的水平层次,需要学生在丰富阅读、充分思考、整合构建的基础上进行感悟内化和灵活运用。此时我们可创设一些问题载体或活动平台,引导学生利用史学阅读成果更加灵活主动地进行研究性学习,以增强学生对新知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品质,这才是史学阅读所追求的最终样态,也才能让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任务真正落地生根。如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曾经出现“成功论”和“失败论”两种观点,哪种观点更有道理?我们开展主题史学阅读后,可组织学生就两种观点开展辩论会,让学生将通过史学阅读得到的信息充分运用到辩论活动中以支撑自己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总之,开展主题史学阅读,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历史学习路径,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深化了学生对史实的认知。主题史学阅读中既有书面史料的研读,又有实践层面的操作,如辩论活动、调查访问等等。这样的学习不是“书呆子”式的纯知识学习,而是上升到能力、素养、价值观的生命成长层面,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正是适合社会发展需要以及时代需求的人才。

    (责任编辑 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