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社会视角下的大学生社会心态调查与引导路径研究

    【摘要】当前大学生的社会心态总体上表现出健康态势,对未来充满自信、对挫折积极应对、对学习工作务实进取、对自身认识准确。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社会发展在改变、利益格局在调整和文化思想在演变,这种背景下,相当部分大学生出现对现状不满的浮躁、对社会资源分配不合理的愤慨、对自身适应社会发现与其脱节的迷茫,这让他们压力增加,进而出现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等消极悲观行为,影响了这部分大学生成才和成长的历程。通过制定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的范式,利用移动智能设备建立监控体系、利用云技术处理大数据资源,加强通识教育和人文环境建设,提升学生人文关怀程度,及时去纠正和引导高校学生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消费社会;社会心态;引导;人文关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4)09-0072-03

    【收稿日期】2014-07-01

    【基金项目】2014年度浙江省学生联合会研究课题,编号为2014-23

    【作者简介】林旦玲(1982-),女,浙江乐清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所谓消费社会,相对于生产社会而言,在消费社会,物质生产达到充盈,需要通过促进消费来达到拉升、刺激生产的目的。在消费社会,消费者更多关心的不是以往的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附着于物质的文化价值、形象价值和符号价值。

    在消费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群体理所当然的属于参与者和受影响者。大学生不仅仅需要物质满足其基本层面的需求,更加需要满足社会层面的需求,实现精神层次的需求和个人社会价值的体现和表达。在追求和实现个人和社会价值时,往往会出现社会信息多变、多元和矛盾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出现应对无措,对涉及到的信息无法合理及时判定,对未来某一针对性领域发展动向无法确定。这种对未来思想趋势、价值演变、政治经济动向发展和某一特定事件所表现出的心理层面的状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心态。因此,研究大学生社会心态就离不开消费社会的视角。

    一、大学生社会心态的消费社会视角

    社会心态, 学者彭文英认为“一段时间内弥漫在全社会或某些社会群体中的宏观社会心境状态,是整个消费社会的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行为意向的总和”。简单地说,就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特别是面对重大事件或者突发事件时所普遍呈现的认识倾向、心理倾向和情感倾向。那么,消费社会视角和社会心态之间的联系呈现出以下三个维度的关系:

    维度一:社会心态的社会共识形成受到消费社会认识倾向的影响。消费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的对社会的认识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和限制。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在大学阶段处于初步形成期,大学之前的阶段是以接受信息和训练为主,缺乏对信息的客观评价和梳理的技能。大学这段时间,大学生经济上初步独立,或者说相对独立,那么消费拥有一定的主动选择权。大学生在进行消费的时候,除了考虑温饱问题以外,更多的会考虑消费品所带来的精神层面满足。这种精神层面的满足主要基于对消费品的认识倾向,这种倾向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大学生这一群体在某一时期对社会发展的共同认识趋势,也就是形成社会共识。不同时期大学生的消费认识倾向影响着社会共识的差异。

    维度二:社会心态的行为意向调整受到消费社会心理倾向的影响。大学生在消费社会环境中,其消费的核心目标是满足其个体需要,实现其个体价值存在。当然,在消费社会,存在多类能满足的基本需求的物质存在,但最终大学生个体对消费社会所做出的行为意向却受到其进行消费活动时心理倾向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某一阶段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将非常明显作用于大学生的行为意向。不同的消费社会心理倾向影响着大学生社会心态行为意向的发展路径。

    维度三:社会心态的情绪基调理性发展受到消费社会情感倾向的影响。消费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的情感倾向取决于社会舆论的导向,换句话说,取决于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心态情绪基调的定义。消费社会所带来的信息传播工具的快速更替和信息的快速传播,大学生所接受到信息的多元化,在无法具备足够能力判断的前提下,其情绪出现所谓的“纠结”状态。此时,媒体信息所呈现的情感倾向将影响着大学生社会心态的情绪基调走向。

    二、大学生社会心态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社会心态存在问题

    针对大学生社会心态问题,在对作者所在省份10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就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当前大学生的社会心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大学生群体整体较为浮躁。当前,随着2000年之后大学扩招和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渐严峻,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去向、成功的定义等呈现出不健康状态。由于能接收到社会各类健康和不健康的文化思潮,大学生群体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往往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过多借鉴现有案例,忽视所拥有案例背景特殊性,所做出的规划往往可操作性和可执行力较差,对未来的就业去向也就无法基于现状进行考虑和安排。另外社会上参差不齐的人才考核标准使得大学生在消费社会环境中无法合理地进行判断和参照,这让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群体迷恋“成功学”、“赚得多就是成功”等思想,当他们遭遇到消费社会赤裸裸的现实后体会到失望,让他们显得浮躁、迷茫。

    2校园和社会风气不公。大学校园中各类评奖评优制度的不完善、各类考核机制的滞后和初涉社会遭遇到的现实待遇的落差,让大学生首先体会到消费社会中社会风气的出现的不公平。在校期间,有的同学学习成绩较为一般,但是由于其社会资源和信息获得较多,其能便利获得工作机会和良好的待遇。

    3校园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表现出对社会环境的不适应、浮躁和不公情绪,其情绪产生主要在于学生自己所学知识和技术无法融入到现实社会,适应社会企业真正的技能需求,与社会真实人才需求脱节。而当前高校施行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在模拟社会环境基础上,与消费社会中企业真实需求具有一定的差距。校园教育所传授的文化知识更新速度远远慢于消费社会中文化知识的创新的步伐。

    (二)大学生社会心态呈现特征

    1社会共识形成不稳定。消费社会的信息本体变化迅速导致认识倾向容易变动。大学生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自然不能独善其身。由于网络通讯技术和移动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学生所能获得信息渠道多元化,获得的信息又是多层次。同时由于信息传播时效的滞后,信息的失真度和误解程度明显存在差异。这些原因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大学生对社会舆论的反应是多元化。大学生不同个体很难形成较为统一的对某一事物或事件完全一致的认知,当然也可以理解成对文化的认同存在差异。文化认同差异、社会信息本身变化迅速共同使得统一的社会共识难以确定和维持。

    2行为意向衍变不固定。消费社会的信息传播迅速导致心理倾向易变。消费社会中,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基于流通社会中的形式符号的价值存在而发展形成,已经摆脱物质生产社会的唯一依赖性。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形成逐渐呈现复杂、多样,对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已经带来严重考验,其信息传播途径的改变、传播工具的多样化,存在传播方向无法控制的社会风险。这种传播方向的不确定性和传播速度的快速,让大学生在获得信息时,其内心世界、心理状态极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这种影响更多的则是体现在其行为意向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3情绪基调发展不理性。消费社会的信息形式多元化存在导致情感倾向多元。所谓情绪基调是指大学生在消费社会环境中,由于社会舆论导向不同,大学生作为信息接受个体,所能获得的社会信息形式多元化,这种多元化所蕴含的内在的意义是大学生对特定个体所认可的程度不一致,这种认可程度区别于文化认同,是心理状态感性面的认可,是内心对外部世界的主观评判。主观因素的介入导致其评判势必存在不理性,因而情绪基调的发展势必也是存在发展不理性的可能性。

    三、引导大学生社会心态健康发展的必然路径《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把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未来5 年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大学生作为未来人才的主要储备和社会发展原生动力,必然需要健康的社会心态。

    (一)大学生社会心态健康的范式

    根据国内外相关学者研究表明,大学生健康的社会心态存在以下几个标志性的表现:

    1自尊自信。自尊自信是大学生立足于现实社会和未来充分学习的重要基础,是大学生从学生时代走向成人社会的标志。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所形成价值观一般来源于校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成分较少,其看待事物的理念和角度根植于自己的家长和老师。但进入大学校园之后,逐渐脱离过去的教育模式,家长的影响逐渐降低,开放式的大学校园环境和社会信息对其影响逐渐增加。此时,自尊自信将影响着大学生大学期间、毕业之后的学习、就业和工作的发展。

    2理性平和。理性平和指的是大学生内心世界对外界信息的处理和整合时的把握尺度。一个大学生如果能够在处理外界信息时拥有良好的逻辑思维和理性态度,对待结果成功和失败均表现出比较平和的态度和客观的评价,我们可以称之为比较成熟的心态。当然要培养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必须要有足够的学识和经历,以便有足够的机遇去训练和形成。

    3积极向上。积极向上是社会倡导看待社会日益变化、利益格局调整期间产生的不合理事项的态度。对于大学生来讲,进入大学以前,你可以能是所在学校的尖子生,到了新环境由于对象的变化,在整个格局中会出现成绩位置的变化和受重视程度的变化。在大学期间,你会遇到比以往更大的竞争,评优评先、党员审核、保研升学等方面都存在大量的竞争。在这个时候若能保持进取的态度,没达到既定目标也不放弃的态度,将能更好地度过大学生涯。坚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将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利于自身在社会竞争中胜出的关键因素。

    (二)引导大学生社会心态健康发展必然路径

    1利用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建立实时监控体系,跟踪和记录每个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描述性表现。现代通讯工具和网络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大学生的表现描述性大量记载成为可能。由于其评判标准的多元化,描述性记载在后续的人才评价中将会得到更大的利用和重视。基于云平台的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将会成为未来大学学生管理的发展趋势。

    2.利用云技术,建立云端服务器,存储大学生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大数据”资源信息。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型和心理学量表,对大学生的社会心态状况进行评判和引导。 云技术的实现在两个层面促进大学生社会心态健康化的培育:其一,使得大量存储成为可能,突破现有固件存储设备容量有限的限制;其二,使得远程处理信息能力提升,利用便携式移动智能终端即可完成原先大型计算机运算处理的任务。数据使用者在操作终端的前提下,可以对大学生的社会心态现状进行跟进和引导。

    3加强通识教育,营造校园人文环境,重塑大学人文精神。培育大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使其对社会流行的各类信息具有良好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良好的校园文化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历程,影响者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精神的形成和培养。大学生所处校园文化氛围的浓厚与否,人文精神的沉淀多少,是否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都是影响着大学生社会心态是否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加强全面通识教育,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才能提升大学生对社会具有良好的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4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关心大学生的内心需求。深入大学生内心世界,对大学生日益复杂的外界影响思潮进行梳理,通过分析辨别优劣,基于特殊的大学生群体和个体足够的人文关怀,改变任务式的完成态度,将大学生社会心态的相关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和日常管理服务中去,让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得到关注,得以改善,促进其成才。

    【参考文献】

    [1]孙元明.社会心态环境:培育与趋势[J].重庆社会科学, 2014,(3):61-69.

    [2]孙德梅.转型期我国公民社会心态影响因素分析[J].科学决策,2014,(1):1-14.

    [3]李松林.新时期负面社会心态考察与应对[J].人民论坛,2014,(3月中旬刊):11-13.

    [4]白洁.网络阵地中社会心态的现状及培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1):122-124.

    [5]沈建波.社会心态视域中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24-29 .

    [6]于安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社会心态培育问题探究[J].教育评论,2014,(4):82-85.

    [7]陈虹.论中国精神在培育良好社会心态中的作用[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4,(1) :48-50.

    [8]孙德梅.群体性事件管理的一个心理学视角:基于社会心态、社会行为理论的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4,(2):14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