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瓣遮盖联合溃疡清创治疗真菌感染性角膜炎的效果分析

    宋嘉敏 黄丹

    

    【摘要】目的 分析结膜瓣遮盖与溃疡清创联合治疗真菌感染性角膜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研究的实验对象均采集于我院接收的真菌感染性角膜炎患者,共60例,选入期间为2017年1月~2019年11月。根据治疗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行溃疡清创术治疗),一组为研究组(行溃疡清创术+结膜瓣遮盖联合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73.33%,P<0.05。结论 对真菌感染性角膜炎患者使用结膜瓣遮盖结合溃疡清创治疗,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结膜瓣遮盖;溃疡清创;真菌感染性角膜炎

    【中图分类号】R7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1..01

    真菌感染性角膜炎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化脓性眼部疾病,严重时甚至会致盲。抗真菌用药治疗、角膜移植、溃疡清创术与结膜瓣遮盖术等均是真菌感染性角膜炎治疗的重要手段,其中结膜遮盖术具有操作简便、取材便捷等优势,在治疗小范围的全层真菌感染性角膜炎中能取得一定程度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样本为我院在2017年1月~2019年11月期间实施诊治的60例真菌感染性角膜炎患者。针对不同的治疗模式均分患者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以30例为一组。对照组内,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值为19~72岁,中位值为(39.68±2.42)岁。研究组内,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值为20~73岁,中位值为(40.19±2.36)岁。将各组的实验材料进行比较,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溃疡清创术治疗,在角膜溃疡部位利用穿刺刀切开,以溃疡组织作为中点,往外延伸1毫米进行切口切开,于病灶部位之间下隧道刀,彻底清除溃疡组织,并在组织切除后将其放至培养皿中培养,分析患者的真菌感染类别。采取每升20克碘酊对溃疡面灼烧,并对溃疡面用氯化钠进行局部清洗,清创过程中需将手术刀直达病灶,防止对周边组织造成损伤。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结膜瓣遮盖疗法,在合适的溃疡部位实施分离桥状结膜瓣操作,直到溃疡位置被徹底遮住,并在分离时确保眼部组织稳定供血,通过健康角膜分离结膜瓣,分离结束后实施褥式缝合,角膜瓣需要完全遮挡住溃疡组织。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均采用氟康唑凝胶进行消炎。

    1.3 观察指标

    评测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共分为3个级别:①有效:疾病完全康复,观察一段期间没有出现复发症状;②好转:溃疡组织区域有所缩小,但还未完全恢复;③无效:和治疗前对比,溃疡组织区域未缩小或是病情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20.0进行实验结果的核算与分析,组间治疗效果根据百分比(%)方式体现,实施x2检验,若P<0.05,则代表以上指标对比的差异性明显。

    2 结 果

    对照组和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93.33%,研究组的临床效果比对照组理想,P<0.05。见表1。

    3 讨 论

    真菌感染是诱发角膜炎的重要因素,若未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则可能导致患者失明。真菌感染性角膜炎多发病于青壮年与老年人群,引发该病的因素较多,环境污染、职业属性、植物刺伤等均有可能引起角膜炎[1]。在真菌感染性角膜炎的临床治疗中,角膜溃疡切除术是一种基础的治疗方式,利用清创能够采集局部样本,并对其实施镜检和真菌培养,还对坏死组织进行有效清理,以降低真菌毒素与蛋白溶解酶带来损伤,同时对坏死组织清除后有助于迅速渗入治疗药物。该方式的操作简单,但无法过度对角膜清创,不然会导致角膜穿孔。结膜瓣遮盖术则是于角膜溃疡清创治疗的前提下予以针对性的后期治疗,在完全清除坏死组织后,于局部覆盖血供比较良好的结膜瓣,能够起到机械保护局部清创部位的效果,并能发挥生物刺激作用,帮助修复患者角膜,激发健康组织生长[2]。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73.33%,P<0.05。这说明,相比单一使用溃疡清创术治疗,结膜瓣遮盖结合溃疡清创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结膜瓣血供能够借助吞噬细胞对感染真菌进行消除,并且血供能够给予一定的营养物质,提高局部通透性,促进加强治疗疗效。

    综上所述,临床中利用结膜瓣遮盖+溃疡清创共同治疗真菌感染性角膜炎患者,可获得确切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 坤,侯晓映,周奇鸣,等.结膜瓣遮盖联合溃疡清创治疗真菌感染性角膜炎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2):2779-2782.

    [2] 陈基黎.182例真菌感染性角膜炎临床特征及致病菌分布特征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8(5):65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