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中的生成课程》简介

    陈文珍

    生成课程是当下很多幼儿园都想实践、都在实践的。生成课程到底是什么?应该如何实践生成课程?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读了《早期教育中的生成课程》后,我对生成课程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该书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是美国的苏珊·史黛丝。全书用专业教师的视角阐释生成课程的实践,又利用很多真实案例来说明儿童视角的生成课程,这对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来说,是非常具有借鉴意义的。书中的内容就像一场“学习”与“反思”之旅,由一个生成课程的介绍与邀约开篇,将生成课程的内涵向读者娓娓道来。随即作者介绍了生成课程的来源——观察,只有敏锐地观察与记录孩子的想法,才能进一步思考与回应。这里还分享了很多实用的记录工具,如照片、录音、书写夹等。全书第三章强调时间的作用,生成课程中的时间安排应该是灵活的、可变的,而不是一味地按照脚本推进。作者还展示了解除时钟束缚的生成课程实践,用真实的案例阐述时间的作用。全书第四、五、六章着重强调了反思与记录的重要性,作者鼓励教师们花时间去反思,利用工具和周边的人进行反思性实践,推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在充分的反思之后,教师便可以和孩子共同合作来推进课程的生成。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将发生的故事做相应的记录,照片、日志、展板、作品集等都是记录的载体。记录让思考变得可视,同时也能留下孩子成长的足迹。全书第七、八、九章分析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准则,并利用生成课程的案例说明了整个生成课程的开展,同时还呈现了很多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实践生成课程。

    在实践中,我们常常不知道如何去开展生成课程,同时也会有很多焦虑。即使开启了生成课程,我们也会在推动生成课程发展的过程中产生很多疑问。而该书则从生成课程的定义开始,让我们与生成课程自然地连接,同时,心中存在的疑惑也会慢慢地得到解答。“生成课程不是线性的,它是有机的、不断生长和演化的,有时甚至是循环的。”作者用简练的语词表达了生成课程的特性,这也让读者能够从一开始就带着“正念”跟随作者开启生成课程之旅。生成课程源于观察,作者详细叙述了观察什么、怎么观察等可操作的内容,让读者能够更好地实践观察、记录、反思的过程。作者特别提到,在观察中要注意孩子们有没有重复性的想法。这个重复性的想法也就是生成课程的切入点,这对于我们的实践是非常具有指导性的。而作者提到的“不平衡感”也很有趣,尤其是在描述邦妮的故事时,“不平衡感”的产生就是成长的时刻。邦妮就是拥抱变化、勇敢奔跑的我们。书中还有很多具体的案例,这对于一线教师更具有学习价值。比如,“不记时的课程”“小狗游戏”“老树”“娃娃项目”等生成课程案例,让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能夠马上联想到自己的实践,同时反思自己在实践中的做法是否适宜。作者还为大家提供了很多具体的表格,以说明在生成课程中如何观察、记录、反思、回应。我想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些方法去记录自己的反思性实践。

    该书为我们打开了生成课程的大门,帮助我们提升生成课程的关键能力。对于没有做过生成课程的教师来说,它是一本很好的启蒙书。而对于已经有做生成课程经验的教师来说,它又能够促进人们去反思自己的生成课程实践是否合理、适宜。期待着能够与大家一起开启生成课程之旅,一起跟随作者在生成课程的海洋中徜徉,一起看见并读懂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