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思维让笔下生花

    陈菲

    摘 要:针对新课标对中年级孩子习作提出的要求,以及中年级大部分孩子写作的现状,笔者认为应重视作文思维的激发和训练,模仿,给思维以形;创新,给思维以魂。作文思维的激发和训练,让学生的笔下生花。

    关键词:作文仿写; 激发习作思维; 习作思维训练;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2 ? ? ?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1-026-001

    新课标对小学中年级学生习作提出的目标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但现状却是很多孩子还不能将生活中的见闻、感受和想象通过习作充分表达。这种现象是否与我们的作文教学现状有关呢?因此,笔者对学生的习作思维激发、训练和让学生的笔下生花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模仿,给思维以形

    要让小学中年级段的孩子找回作文的兴趣,找到作文的门道,我们首先要激发学生的习作思维。而思维的激发,也不可能凭空产生,模仿正是激发学生的有力武器。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有人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可见模仿是自古就有的,这些文学大家尚且如此,那对于刚接触写作没多久的中年级孩子来说,更是应该从模仿开始。因此我们要转变思想,由原来的禁止学生模仿变为鼓励学生模仿,教如何学生模仿。虽然每次的习作题目不同,但是习作的思维是相同的。而习作思维的激发和训练需要依附形式,而模仿就给了习作思维以形。针对中年级孩子写作的现状及目标,主要指导他们对以下几方面进行模仿。

    首先是提供段落情境,模仿句子。很多孩子积累了很多的词汇,但他不会连词成句,不会运用。虽然我们一直有造句的练习,但说实话很多都只是能造一句通顺的句子,造得生动的实在很少。为什么?因为缺乏一定的语境。因此在学生积累了很多词语,特别是四字词语的时候,我们先要做的是提供语境,通过情境去激发学生的思维。再给学生提供生动的句子,让学生的思维有形的依托。指导学生模仿这些词语所在的生动的句子,学会它们在具体句子中的运用。很多看似简单常见的词语叠加到一起,再放入一定的语境,就会产生“1+1>2”的效果。再就是指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也需要放到具体的情境中,以此激发学生的习作思维。放到具体的语境与句子中会更利于模仿,可以化抽象为具体。这样较符合中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先指导学生通过分析、品评、探究的方法理解这些词句的意思及妙处。再通过背诵、默写等方法强化记忆,以达到“呼之即来”的效果。然后提供一定的段落情境,让学生学会将句子运用到什么样的段落与什么样的情境中。

    其次是重视段落的仿写。构段方式是习作的骨架,因此让学生学会构段方式非常重要。语文教材中,出现频率高的,学生易于理解的构段方式有连续式、并列式、总分式、概括与具体等等。但是光是通过零散的讲解很难激发学生的习作思维,也很难让学生的习作思维得到锻炼。因此应让学生根据这些段落结构形式,在教学中坚持读与“模仿”结合,再举一反三,训练学生的构段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大有裨益。通过理解、品评、复述、背诵等方法要求学生积累一些精彩的片段,再提供一定的命题,要求学生仿写,把一段话写具体。我再根据教材安排的作文训练要求,指导学生去分类阅读,分类搜索,综合仿写。

    最后是模仿立意构思。前面的仿写是以文章为本体,这里的仿写是以作者为本体。从阅读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要深入理解文本,体会作者感情,常常要借助于还原与认同的心理过程。即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化为作者,亲历其境,亲做其事,进入无我之境,从而把握作者的思维流程。阅读后又能还原为读者,进行远距离欣赏与评价。因此,模仿立意构思是较高层次的仿写,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久而久之学会深刻立意。

    模仿的对象主要以课文为生发点,再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运用同样的模仿方法,进行更大面的模仿。以模仿为学生思维的形,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也系统训练学生的思维。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的量的增多,相信学生肯定能由量变到质变,慢慢养成习作思维,能由模仿走向创新。

    二、创新,给思维以魂

    “深度模仿”即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创新思维让习作展现个性。“深度模仿作文操作策略,就是突破传统写作的修辞与结果模仿,进入到语言思维过程的模仿,进入到语言运用规律过程的模仿。”如果说前文说的各种形式和技法的模仿让学生的思维具有了依附的形,从而得以激发和运用,那么创新便是思维的魂,习作思维的激发和训练,最终还是希望能让学生灵活运用,笔下生花。学生经过一定有计划的模仿训练之后,再指导他们进行更高级的模仿,即语言思维过程与语言运用规律的模仿。

    首先,引导学生总结不同题材习作的规律、构段规律、语言运用规律等。以帮助学生生成自己的習作思维,在习作中闪现自己的习作智慧,为他们走向创新指出更明确的方向。

    其次,创新是习作思维的魂,习作思维的训练和养成最终是为了学生能够笔下生花,随心所欲地表达自我,写出优秀的习作。没有转变为思维的模仿,是机械的,是死板的,是无法自如地写好习作的。习作思维一旦具有,那学生语言积累与迁移运用的能力就提高了,学生能够思考名家的语言风格,试着提炼构成他们语言风格的要素,指导自己进行模仿,进而创新。孩子也能够思考语言模式背后的思维模式,从中汲取思维的力量与智慧,写出自己的文章。正如古人说的:“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我们要指导孩子从最基本的“偷其字”开始,慢慢实现“偷其气”的目标。也就是要让学生拥有习作思维,进而创新。

    顺应小学生模仿的心理,用学生们乐于接受的学习方法,激发他们的习作思维,培养他们的习作思维。相信有了习作思维之后,孩子们肯定会找回写作的兴趣与激情,也能让笔下生花。

    参考文献:

    [1]深度模仿——高中作文教学策略

    [2]观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