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谢娟

    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知欲,并且接受能力也比较强,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将情境教学法合理地应用于日常的教学中,以此来和传统教学中的缺陷进行互补,创建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良好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加入情境教学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进而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本文就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做了一下简单分析,供广大教育者参考。

    一、创设讨论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的改革理念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重视,主张让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而为学生创设讨论情境正是学生自主性的一种体现,在教师创设的讨论情境中,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活动中进行学习。

    如在讲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一课时,教师通过“桃花源是否真的存在于世间”给学生创设讨论情境,让学生开展讨论,最后让学生依次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也可以借助现代化的设备,如计算机网络、手机等多种渠道来搜集相关的材料,以此作为论据来支持自己所提出的观点。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这篇文章中所描述的桃花源是根本不存在的,都是陶渊明自己的想象而已,还有鲍坚的《武陵记》当中描述的是桃花源其实是真正存在于世间的。对于这诸多的争议,可以给学生创设相关的讨论情境,不断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同时也逐渐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创设文章续写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一个优秀的教师会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比如,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给学生提出一些具有悬念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对这些相关知识继续延展学习。那么,如何才能进行这类教学活动呢?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出可以再次进行探究的情境,如此才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将课堂内容进行延展,进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在进行《我的叔叔于勒》的讲解时,在课本内容讲解完成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文中描述于勒叔叔常年漂泊在外,那么他都做了些什么?会想念亲人吗?当父亲了解到于勒叔叔是一无所有的人之后,会说出什么话呢?又会如何去做呢?之后于勒叔叔的生活将会怎样呢?教师在向学生提出了这些问题之后,就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正确引导学生结合这些问题更深层次地去理解文章,进而加强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养成积极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在这些好习惯养成以后,学生就可以进行自主性学习,积极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内容。

    三、创设表演情境,发散学生思维

    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以表演的方式将所学课本内容形象的表现出来,即表演情境,通过创设表演情境,可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可以借助形象的表演情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进而大大提升教学效果。

    比如,杜甫所撰写的《石壕吏》中有描写百姓处于战火中备受折磨的情境,文章的创作是在安史之乱的时候。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关的表演情境,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几个小组,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去查找资料,进行交流和探讨,并将其以话剧的形式进行编排。在编排话剧时,学生对文章的写作背景有初步的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作者当时思想感情的了解。在排练话剧时,学生根据文章中差役和老妇人间的谈话语气以及表达情感的动作进行仔细的揣摩和体会,进而能充分了解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为学生创设实物情境,增加感官认识

    体验一些事情,并没有多少人能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只有人们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才会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可以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为学生创设实物情境,即借助一些实物展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来体验,以此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例如,在进行《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教学时,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的内涵,可以借助荔枝的实物来为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对真实荔枝的觀察,品尝鲜美的荔枝味道,闻闻荔枝淡淡的清香,让学生在视觉、嗅觉和味觉以及触觉等多方面来了解和感受荔枝。对实物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求知欲,还可以将枯燥乏味的课本语言变得生动,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中所表达的内在含义。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任务,为学生创设和文章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并对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合理的利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是一项值得推崇的教学方法。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第一中学(7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