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战略视角下对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的理性分析

    吕峰 王郑 王志勇 张乐骐

    [摘 要] 如今,企业间核心竞争已转变为人才之间的竞争,人力资源管理作为识别企业人才质量的重要指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国家电网提出人才强企战略,电力企业人才培养已迫在眉睫,要积极选拔培养一批高层次、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可以说员工培养已关乎企业兴衰存亡。在此背景下,文章立足人力资源战略视角,首先阐述了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的现状,理性分析了当前培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策略,以期能够提高员工培训实效。

    [关键词] 电力企业;员工培训;人力资源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电力改革进程持续推进,对电力企业员工的要求也随之提升,以往传统的人才队伍显然无法适应新时代智能电网的变革需求。加强企业员工培训成为了电力企业与时代接轨、主动作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此,电力企业必须要客观、理性看待当前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培训模式,创新培训理念,切实提高电力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现状

    当前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的主要方式有脱产培训、现场教学和在线学习三种,且均实行积分考核制,员工需在规定时限内完成这三类培训方式所要求的积分。三类培训的方式、内容均有所不同,因此对员工培训的效果也各不相同。脱产培训包括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两种形式,其中内部培训由企业内部培训中心组织开展,外部培训则是根据工作需求与第三方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脱产培训通常周期较长,培训主要内容是专业理论知识,需要员工全日制脱产参与[1]。现场教学则是针对工作中出现某一个技术性问题,由技术负责人或专家到现场亲自指导、讲解。现场教学时常较短,最多不超过半天,员工可边工作边参与。在线学习主要为网络大学方式,将课件上传至网络大学平台,员工利用闲暇时间自主学习,可供选择的学习内容较多,具有极大的自由度,是当前行业比较流行的一种培训方式。

    二、电力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尽管电力公司员工培训方式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员工的培训需求,但在培训实践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相关人员理性分析,并积极寻求改善策略。

    (一)培训认知不到位

    很多员工对培训教育的认知不到位,并没有意识到培训对于自身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再加之培训方式也属于灌输式,并没有形成自发性学习的氛围,所以培训价值未实现。更有甚者,培训就犹如走过场,一些部门为完成上级下达的培训指标,临时“拉人头”凑数,因此员工认为培训占用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从而产生抵触情绪,存在“要我学”的消极心态,自主学习意识较弱。

    (二)工学矛盾突出

    电力企业工作性质较为特殊,尤其是近年来电力行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电网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在时间协调上,日渐繁重的工作量与员工迫切提升职业技能、综合素养的要求之间出现矛盾[2]。作为一线人员,电力员工需要通过提升自己来适应行业变革,同时又需要坚守好岗位,确保供电安全,无法长时间脱产培训;在线学习通常在闲暇时间开展,为保障工作质量,不可能完成占用休息时间,因此学习成效不佳,导致工学矛盾非常突出。

    (三)考核缺乏差异性

    当前,电力企业员工培训对象较多,包括管理者类、技术类、服务类等,各类人员工作职责和性质千差万别,但是从现有的培训考核机制来看,并没有形成差异化的考核指标,存在同质性,无法对不同岗位和工种的员工进行差异化考评,考核结果大同小异,缺乏针对性。

    三、人力资源战略视角下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的改善策略

    (一)创新培训模式,调动参与积极性

    应基于当前所开展的培训模式,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彻底打破以往千篇一律的培训模式,从而激发员工培训参与积极性,发挥培训价值,提高培训成效。比如,当前VR技术应用非常广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展探索“VR+培训”模式,通过VR技术将电力生产现场、实践现场以直观的方式模拟还原出来,员工可以通过VR亲历施工、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危险场景,从而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应急防范措施;通过VR情景式培训,还能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减少实践培训开支。在开展常规培训的基础上,应加大对员工课余学习活动的丰富,精心筹备“第二课堂”,在拓展员工知识广度和深度的同时,使得员工能够以“我要学”的心态参与培训[3]。比如,开展“军事解析”“读书会”“体育赛事专栏”“书法国画”“品茶论道”等主题活动,拓宽员工业余知识领域,丰富其精神世界;举办“科学养身”“育儿指南”“职场生存之道”“职业病防治”等专题讲座,让员工培训向健康、生活领域渗透,从而帮助员工营造积极客观、健康向上的工作环境;开办“搜索指南”“计算机应用技术”“资料整理技巧”等专项技能培训,力求培养出一批“一专多能”的电力人才。

    (二)优化培训流程,规避工学矛盾

    针对员工工学矛盾问题,必须要对培训流程进行优化,确保员工培训不缺课、不掉队。在培训前,可根据培训内容分别建立不同类型员工的培训微信群,管理类、技术类、服务类员工根据岗位加入到对应群组中。在开展培训前,针对员工培训需求做好调研,结合公司培训需求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并提前发布到公司内网和微信群中,培训课程将根据调研结果随时进行调整。员工可在微信群中预约选课,合理调配好培训时间,有效规避工学矛盾,而培训部门也可以提前掌握参与培训的人数,对培训课程进行优化[4]。在培训过程中,可新增“小微课堂”,课堂人数控制在30人以内,依托公司内网平台,建立功能设备齐全的小微教室,员工预约选课后,将根据报名先后顺序安排在线上课。这种培训方式比脱产培训、现场教学更加灵活,同时培训导师的参与,也使得小微课堂培训比员工在线自主学习模式更有约束力,既解决了工学矛盾,又保障了员工能真正吸收培训知识。

    (三)完善评价体系,提高培训质量

    根据柯式四层次评估模型,在每次培训结束后均要对培训效果进行有效评估,且评估对象和方法均有所不同,具体可以从两方面开展:一是针对培训师评价。培训师能力高低对于培训效果有着直接影响。电力企业要想提高员工培训,必然要加大培训师资力量的投入。以往,每次培训结束后都会给员工发放一张评价表,员工现场进行填写,因此很多员工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所以培训师评价大多没有价值。基于此,公司可以依托新媒体,采取公众号匿名投票的方式,每次培训结束后,均在微信公众号开设投票通道,投票结果将直接对接管理者,员工个人信息也不会泄露,评价内容包括态度、方法、模式、内容、专业度等维度,这样能够督促培训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5]。二是针对员工评价。不同工种员工参与培训,其考核标准也应有所差别,这些标准必须要具有差异性和针对性,能够凸显出岗位特点,只有这样,考核结果才更具有参考价值。比如,管理类员工培训以脱产培训为主,在线學习为辅,主要培训内容为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考核内容主要涉及管理水平、战略意识等。技术类员工则应以现场教学、网络学习为主,脱产培训为辅,培训内容主要以提高员工专业技术、技能水平为主;通过现场教学更有助于员工掌握技术知识;评价指标主要涉及技术技能;服务类员工则以综合性培训为主,评价指标以服务意识、服务技巧、电力相关知识为主。

    四、结语

    伴随着能源互联网全球化一体化格局的形成,传统能源必将被电能所取代,因此电力企业全体员工都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这就要求电力企业能够培育和打造出一支素质高、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以支撑企业适应行业发展。而培训作为提高技能、积淀知识的重要渠道,在此背景下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前,电力企业必须要理性客观看待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立足培训现状,不断优化培训体系,完善培训机制,为人力资源开发建设助力,从而推动电力企业更好发展,早日实现“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谢文洁.对电力企业员工教育培训模式的探索[J].人才资源开发,2020(12):79-81.

    [2]秦晓佳,赵岱平,田彦,等.当前形势下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的思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4(04):51-53.

    [3]黄超强,刘俊英,余国忠.电力企业员工如何快速构建职场竞争力[J].中国电业,2019(12):82-83.

    [4]张兴沛,孙虹.大型电力企业基层新员工培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34):226.

    [5]施雯雯.浅析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管理模式的改进[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14):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