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着力点

    高佩玲

    学生经过四年的阅读训练,基本上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初步学会了一些阅读策略和理解课文的方法等,可以自主读通顺一般的白话课文。进入高年级,在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础上,阅读教学需要重点训练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文本语言表达的方法、特点,扩大阅读面,达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全面提升的阶段性目标。一、个性化阅读

    所谓个性化阅读,在小学阶段主要是教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直接与文本进行对话。教师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引入个性化阅读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对文本的真切感知和独特感受。

    如《金色的鱼钩》一课,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此,教师可以引入个性化的阅读模式,先让学生在课外查阅红军长征的资料,了解红军过草地的情形;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在与文本语言文字直接对话中寻找表达人物——老班长外貌、神态、语言的描写内容,并将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文本中。然后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合作,以批注为基础充分發表自己在文本语言中获得的认知,互相补充后对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形成认识。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老班长的高尚品质与课文题目《金色的鱼钩》中的“金色”有什么联系,从作者的这种表达方式中你能学习什么?这个探究性学习的安排,既有指向性,学生的探究目的很明确,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象征手法,体现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特点;又具有开放意识,答案是体现个性化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把握,但必须有感觉。二、读写结合

    学生进入高年级学习阶段,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读写结合也就越发显得重要。高年级的读写结合,需要重点关注文本中具有典型表达的语段。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文本典型语段的特点,适时组织学生进行摘抄、给出评价、批注体会等,在多角度的阅读训练中慢慢达到内化语言表达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仿写。

    如教学《祖父的园子》一课,课文所在单元安排学习的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文中写了很多“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活动,有许多典型化的表达,其中最突出的一段是“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对于这一段典型的表达,一位教师先引导学生认识表达的关键是围绕一种很简单的句式“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来体现自由自在的:开始三个句子中的花开、鸟飞、虫叫是自由自在的;后续倭瓜、黄瓜、玉米、蝴蝶也是自由自在的。接着,教师让学生思考作者写园子中这些动物、植物的自由自在的目的和用意,由此感悟这是一种借物抒情的方法。最后,教师告诉学生这些动物、植物的自由自在是用拟人加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表现出来的。三、内外融通

    统编版语文教材在阅读教学的安排上,由精读到略读再到课外阅读有一条清晰的路线图。尤其是进入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提升到不少于100万字,这就迫切需要教师把阅读活动向课外有效拓展和延伸。这种拓展和延伸不是随意的,而是需要抓住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对接点,在课外阅读中有效运用课内阅读所学到的方法、技能、策略等。

    在高年级的教材中,有许多是名著节选或改编的课文,教师可以抓住这一教学资源,将学生适时引向整本书阅读,让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中注意运用课内学习的语文要素训练方法、策略,巩固学习成果。如教学《刷子李》一课,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刻画人物的方法后,可以推荐学生选择阅读冯骥才《俗世奇人》中用同样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篇目,如《泥人张》《快手刘》《黄金指》等。这样,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逐渐能够独立进行课外阅读,另一方面又保持与课内阅读之间的联系,使二者形成合力,共同助推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总之,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切实关注学生各个学段阅读目标的达成,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采用个性化阅读、读写结合、拓展延伸等多种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和独立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