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泛方法论,明治维新,论从史出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5)19-0008-05 怎样避免“思想方法”程式化、形式化,以致蜕变为历史流淌的堰塞湖?如何恰逢时机、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地让思想的游走与灵魂的跃动和历史的意蕴“无痕链接”?杰出
[关键词]历史课程目标,“双基”教育,“三维目标”,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5)19-0003-05 课程目标是对一门课程学习的总体要求,它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这门课程的教育宗旨和基本要求。21世纪以来,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
全国文综卷历史论证题(第41题)一直备受瞩目,今年高考过后,再次受到热议。师生叫苦不迭,直呼“又白白准备了一场”。甚至有人据此得出这样的结论:这道题目的变化过于频繁(每年一变),令我们的备考迷失了方向。果真如此吗?细究下来,我们就会发现,每年发生变化的仅是题目的命制形式和作
目前,全国高考文综课标卷在历史试题的命制上,不以记忆技能为测试的重心,选择题核心在于考核考生的理解技能与分析技能,材料分析试题主要关注对归纳、概括、分析(归因)、评价、阐述(重新设计)、解释等技能的考核。①历史知识点的识记不再是高考测试的重心,采用传统的以教科书为本的落实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标版)》(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制定、对高考考试做出原则性规定的重要文件。它每年颁布一次,是复习备考的指导性文件。自2007年新课标版教材进入高考后,教育部考试中心专门制定了《考试大纲》(文科·课标版),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图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和“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发挥“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那么,高中历史教学是否遵循了课程改革目标?教学活动如何实践、是否实现了既定的三维目标?这些问题的答案最终得由教
如何借助科技发展史彰显历史学科的特质,体现历史的灵魂?这是一个实践难题和理论课题。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无力全面、系统驾驭,谨从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择其三点聊表看法。 首先要厘清一个原初性问题——是讲“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还是讲“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者属于自然科学
历史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其内涵博大精深,包括民族精神、人生哲学、传统美德以及文艺等方面的辉煌成就。厘清历史教育中传统文化的基本维度和现实意义,以揭示出剔除其糟粕后,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时代性,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本文试从历史教育的层面来审视传
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可以说,这是每位中学历史教师奉为圭臬的名言佳句。但教学的现实也使我们常常反思:何为“智”——机械记忆、人云亦云的思维方式能称为“智”吗?此“智”如何明——低层次反复操练、教师一讲到底的复习现状能明“智”吗?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史学评价能力,能帮助学
张兆金+万维其高考命题思路围绕学科主干知识,鲜明地突出能力与素养立意。研究高考试题,切实改进教学,进而适应新课程改革理念,逐渐成为共识。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如何提升能力?从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25题答题情况来看,我们对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