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短语练习置于表达语境

    周静燕

    

    

    

    【摘? ?要】在低段统编教材中,课后习题和语文园地中,有关短语的练习占了一定比例。为了避免生硬的讲述和机械的练习,教师要将短语置于一定的语言情境中,通过“搭好支架巧突破,找好关联巧落实,说练结合巧实践”等策略,丰富语言积累,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短语练习;语境;表达提升

    短语是重要的教学内容。翻阅统编一、二年级教材,不难发现,在课后练习题和语文园地中,短语练习占了一定的比例。为了避免生硬的讲述和机械的练习,教师要将短语置于一定的语言情境中,使学生通过具体运用体会短语的作用,从而丰富语言积累,提升表达能力。

    一、借“课后”之练——搭好支架巧突破,表达凸重点

    对于课后练习中的短语,教师要搭建一定的支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学,充分感知语言的魅力,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一)借图引言,梯度练

    低段教材中的插图细致、传神,是学生进行表达实践的有效载体。在短语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插图这个支架,挖掘其中隐含的信息,立足文本语境,层层推进,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

    比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一文的课后练习如下。

    教师先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用“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写出了睡梦中妈妈的美丽,再组织学生读好这些短语,并进行如下教学。

    1.看插图感悟说。教师让学生结合插图来说一说文本中出现的三个短语,使其对短语的感知更直觀。

    2.看插图拓展说。 教师让学生借助插图,互相交流还可以说“(? )的眼睛、(? )的眉毛”。学生的思维被打开。

    3.看插图联想说。在交流后,教师再让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用上“(? )的(? )”说一说。随后,让学生读好句子,达到积累短语的目的。

    这样的教学丰厚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使短语训练有层次、显重点。

    另外,对于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的课后第三题,教师也可以这样梯度教学,使学生学得扎实。二年级上册《场景歌》课后练习要求学生“选一张你喜欢的照片或图画,仿照课文,说说上面都有什么”,教学时也可借助图片来完成短语的练说。

    (二)由组到群,集中学

    文本中,短语有时会集中出现。对此,可由组到群,集中学习短语,让教学变得简洁而又高效。所谓“由组到群”就是以一组短语为支架,把一类短语集合起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学着运用这样的语言范式,使表达规范、有效。

    比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怎么都快乐》课后习题出示了一组短语,要求学生“读一读,说一说”。

    这个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完成动宾短语的积累。教学时,教师可以第一小节为支架,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1.读读圈圈。教师先开展第一小节的教学,让学生读后交流一个人可以玩哪些好玩的游戏,并让学生动笔在文中圈出来。根据交流内容,出示短语“折船”“踢毽子”等等,引导学生读好这些短语。

    2.找找说说。教师让学生去找第二小节中两个人有哪些好玩的游戏,在此基础上,再去找另外两个小节中提到的好玩的游戏。

    3.集合探秘。在学生找到这类短语后,教师把它们全都呈现在大屏幕上,引导学生发现隐藏其中的小秘密。学生很快发现,第一个词都表示动作。然后,教师让学生也学着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动宾短语的特点,这远比教师的简单告知让学生印象深刻。从一组到一群,语言学习变得高效,最重要的是学生学得轻松、主动。

    同样,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课后习题中有关于“的”字的短语练习。教学时,教师也可以用从一组到一群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找一找、圈一圈、读一读、说一说中记住这类“的”字短语。

    二、借“园地”之导——找好关联巧落实,表达有勾连

    统编教材的语文园地中也编排了一些短语练习。教师要研读教材,整体观照,将文本和短语练习整合起来,明确前后关系,找准训练的关联点,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效提升。

    (一)在比较中感知

    比较是最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它能引导学生探究文本,帮助学生提高推敲辨析语言的能力。

    如,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学习时,可引导学生比较以下两句话。

    在朗读、比较中,学生清楚地感受到第一句明显比第二句生动、具体。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这棵小葫芦的样子,引导学生积累“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等短语,感受作者是如何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的。

    随后,教师整合语文园地五中的练习,要求学生仿照例句填合适的词语。

    有了之前的铺垫,学生学着说一说就变得很轻松了。交流中,学生明白了括号里填的词语都是用来具体描述括号后面的事物的。

    同理,对于二年级上册《雪孩子》课后的相关练习,教师也可采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感知句子的表达方式,并进行抄写,达成练习的目标。像这样,一比较,学生的思维就被激活了,他们对短语的运用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整合语文园地学,学有勾连,学得透彻。

    (二)在朗读中积累

    朗读有助于语言积累。依着文本,有滋有味地读,入情入境地读,文本语言才能直击内心,积累语言也就变得水到渠成了。

    比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中有这样一道题: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试试怎样读更好。

    三句话中都有偏正结构的提示语。这里的提示语写出了角色的动作、心理、神态。如果仅靠本题来指导学生读好,那是远远不够的。此训练可在文本学习中达成。如学习《小马过河》第二自然段时,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引导他们发现“连蹦带跳地说、高兴地说”等提示语写出了角色当时的心情,读出了它们的心情就能读好它们说的话。随后,学习第一次过河片段,引导学生圈出提示语“吃惊地问”“认真地说”,借助提示语读好对话。对于小马回家和妈妈的对话,教师也引导学生圈出提示语,分角色读好对话,还让学生加一加提示语,体会提示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因为有了对文本的深度学习,面对语文园地五中的这些句子时,学生就能轻松展示了。

    (三)在演绎中加深

    低年级学生喜欢做一做,演一演。在短语学习过程中,如果引导学生演一演,不仅能加深他们对短语的理解,还能促进语言的积累。

    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的“字词句运用”部分如下。

    细读文本,就会发现,整个单元都在引导学生积累动宾结构的短语。《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无一例外。基于语文园地的导航作用,在学习本单元动宾结构的短语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演一演中丰富动词的积累。如,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中“小蝌蚪甩着长长的尾巴”“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鼓着一对大眼睛”时,教师可让学生演一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甩、露、鼓、披”各说一句话。前后勾连,训练形成体系,学生对语言的积累也就呈螺旋上升之势。

    三、借“写话”之机——说练结合巧实践,表达成常态

    统编教材从二年级上册开始,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单元写话。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引导学生常和短语接触,用好短语,为学生的写话锦上添花。

    (一)情境中说——短语常现

    短语的运用还需在课外的实践中落实。教师可以生活中的景、物作为说话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学用短语。这样的练说切入点小,短语常挂在嘴边,学生对短语的积累也就注入了激情。

    如,每天吃中饭前,引导学生说一说。“香喷喷的饭菜馋得我口水都流出来了。白白的米饭,美味的菜肴,我吃得可香啦!……”加入了恰当的短语,学生的表达变得灵动。总之,教师要鼓励学生用眼、耳、手等器官去发现、去感受身边的事物,最后用语言表达出来。

    (二)组合中用——短语常练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短语,选择1~2个,写一个句子。这样的练习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短语的积累,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为学生写生动的句子服务。如,学习了二年级下册《我是一只小虫子》,教师可出示以下练习。

    此外,每周组织三次用短语写话的练习。每周一在黑板的一角出示本周要选用的短语,请学生自主选用2个短语写话。在一次次的练习中,学生对短语的使用更恰当了。

    综上,借课后练习巧突破、借语文园地巧落实、借日常写话巧实践,有效遵循了短语在语境中表达的特点,促使学生乐于积累、乐于表达,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汤岚.发掘课后练习的秘妙? ?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冊为例[J].小学语文教师,2019(4).

    [2]范君英.以课后练习为扶手? 提升学生语文阅读力: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为例[J].小学语文教师,2019(3).

    (浙江省平湖市乍浦天妃小学? ?31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