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理论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 新时期 劳动教育 政策

    作者简介:许梦宇,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6.240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我国劳动教育自提出以来,已有近70年的历程,劳动教育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确证了劳动教育的主题变迁与理论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国民素质。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进行了整体设计和全面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必须增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紧迫感、责任感。一、回顾:我国劳动教育的主题变迁

    我国劳动教育的主题变迁大致划分为五个阶段。

    (一)1949-1956年初步形成阶段: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

    1949-1956年间,社会生活百废俱兴,国家发展以建设与恢复为主。1949年12月,全国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逐步改革旧教育的方针与发展新教育的方向,为劳动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调。1954年,《关于组织不能升学的高小和初中毕业生参加或准备参加劳动生产的指示》是我国第一个关于劳动教育的正式政策,使劳动教育在教育领域的地位不断提升,进一步确证了通过教育支援工农生产,进而推动国家建设的主题。

    (二)1957-1976年异化发展阶段:以劳代学,体脑失衡

    这一时期,根据资料文献可知,劳动教育无论在经济、政治还是人治层面,均达到了鼎盛。 1958年《关于在学生中提倡勤工俭学的决定》提出“勤工俭学”成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一种新形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但这种形式没有明确的界限,上传下达间,逐渐被“以劳代学”的形式所取代。再加上以阶级斗争为目的的文化大革命,劳动教育直接被作为阶级斗争的武器。

    (三)1978-1992年现代化发展阶段:适应现代化趋势,服务社会主义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劳动教育在批判继承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与现代化发展相融合的新模式。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劳动教育立足于社会主义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发展。1992年试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以法律的形式进一步规定了劳动教育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趋势。

    (四)1993-2011年重大转型发展阶段:与实践结合,与技术结合,塑造品德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当前的教育工作任务是要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形式上和技能上的劳动教育”。由此,拉开了劳动教育转型发展的序幕,劳动教育开始从单一学科转向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断与社会实践相结合。2004年发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引导学生在能力范围内积极参加劳动,培养艰苦朴素的劳动精神和劳动素养,以增强自我认同感和角色认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劳动教育注入了新内涵,“劳动情感培养”成为劳动教育的重要任务。

    (五)2012-2020年新发展阶段:德智體美劳全面发展

    十八大以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劳动教育进入了新发展阶段。2015年7月《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0年3月20日《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明“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二、现状:劳动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劳动教育的理论困境:劳动教育理论研究与认知亟待更新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实施劳动教育,首要厘清劳动教育的若干理论问题。劳动教育的理论研究不透彻,教育理念不深入人心,将严重阻碍劳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进而造成劳动教育实践脱离甚至背离劳动教育理论指导的发展。目前,在理论研究方面,对于劳动价值观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如何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如何把劳动融入物质和精神生活之中,劳动教育具体是一种教育模式,还是一种教育理念、教育方针等基本问题还没有明确的理论表达,缺乏深入研究和厘清。在劳动教育实施理论方面,实施劳动教育有怎样的基本要求,实施劳动教育有无明确的实践模式,如何全面科学实施劳动教育,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这些理论缺陷就导致大多数人对劳动教育中“劳动”的理解过于窄化,产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等观念。

    (二)劳动教育的实施困境:应试教育与科学技术发展

    在劳动教育实践方面,学校和社会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专业能力,再加上劳动教育活动存在基础设施陈旧、课程资源滞后等诸多问题,进而使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陷入瓶颈,与真正的劳动体验要求相差甚远,不足以构成劳动教育的实践基础。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基础教育围绕升学应试的指挥棒转,学校盲目追求升学率,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强化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分数,但是也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劳动能力及实践水平,与新时期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驰。值得一提的是,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为劳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但是也为劳动教育的改革带来了新的挑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因此如何破冰前行至关重要。

    三、展望:新时代劳动教育发展的思考

    (一)把握时代特征,深化劳动教育理论研究

    在研究范式上,劳动教育研究应逐步将研究的视野进行转向,以实践育人为目标,采用更加细致的方案,朝向劳动教育的方向不断进行转换,将重点逐步转移至“实践取向”和“问题意识”等两个方面。劳动教育研究需积极探索能够展现出中国特色兼具国际视野的劳动教育理论体系。此外,需要着力研究劳动教育的一种长尾效应,要注重厚积薄发,来摒弃一种浮躁气息,提倡一种潜心钻研的意识,来注重教育的深度,充分挖掘隐性效应。

    (二)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一是结合当前在实践发展中暴露出的合力效应不足,责任主体不明晰等诸多问题,来强化学校、社区、政府、企业之间不同主体的责任,明晰实施方案,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自身规律,注重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对接,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结合,形成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工作体系。二是要在课程开设中注重层次性,采用循序渐进的一种培育方案,在劳动过程中来激发诚实意识、创新意识,形成一种校内外教育模式自主衔接的新型教育机制,不断为创建新型社会注意事业培育大量的技术人才及高素质工作者。

    (三)着力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

    一方面,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各级政府要把劳动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做好督促落实。省级政府要加强劳动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明确市地级、县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劳动教育的职责,推动建立全面实施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做到深入研究,真正重视,踏实保障劳动教育,强化劳动教育政策文件的权威性和法治力度,提升政策文件的效力。

    另一方面,需要统筹规划,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实践过程中,要充分支持企事业单位、社区等来加强劳动教育的创新及教育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沟通及交流,来加大科研成果的转换效率,从而不断为劳动教育提供一种技术性资源。此外,为强化师资力量建设,应做好场地配置、队伍建设、常规运行等诸多环节,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开展劳动教育中,要主要做好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的沟通及衔接,只有做好无缝沟通,才可以为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一个重要的保障。

    (四)建立健全劳动教育体系

    众所周知,健全的体系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关键所在。为此,应做好两方面工作:

    1.立足传承创新,促进劳动教育的良性发展

    首先,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劳动文化。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中劳动思想的现代转化,提升劳动教育的精神品格,使其更富人文属性和历史底蕴。其次,加强宣传劳动价值观,形成“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干出来的”“实干才能梦想成真”的劳动价值观,营造尊重劳动的社会氛围,增强对劳动的情感认同和实践感知,最终形成牢固的“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价值观。最后,加强宣传,使个人自觉地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等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

    2.补齐劳动教育发展短板,推动劳动教育进课程

    要抓好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落实相关课程,学校可以结合各自的发展情况和自身容纳度,在劳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加强自身劳动教育。为端正劳动态度,强化劳动观念的深入,應在语文、德育、历史、地理等学科中不断加强劳动教育的开展;为提升劳动技能,应在化学、物理等课程中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实现理念与技能的同步提升。在学校日常运行中,开展校内劳动,渗透劳动教育。

    注释:

    出自《孟子》的《滕文公章句上》。

    李珂,曲霞.1949年以来劳动教育在党的教育方针中的历史演变与省思[J].教育学报,2018(5).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J].德法年鉴,1844.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2]王卫国.建国以来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法规文献汇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

    [3]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4]周全华.“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5]徐海娇.劳动教育的价值危机及其出路探析[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10).

    [6]李静.劳动教育“精神价值”的缺失与找寻[J].教育导刊,2018(9).

    [7]肖绍明.数字劳动教育与治理[J].中国德育,2019(2).

    [8]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年4月29日.

    [9]习近平.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隆重举行[N].人民日报,2015年4月29日.

    [1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1]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18年9月10日.